举证责任转移是指在已确定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的前提下,因当事人举证的必要性而发生的证明责任的移位。与之不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是在举证责任分配尚未确定结果意义上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概念。举证责任倒置是静态的概念,而举证责任转移是动态的概念。举证责任倒置是对类型化案件作出的统一规则,而举证责任转移是具体案件中观察到的责任转移现象。
举证责任转移的条件包括证明标准、证据距离和举证妨碍。
证明标准是指法院认定待证事实存在时,诉讼证明必须达到的程度。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必须遵守法律对待证事实的证明标准。如果法律未明确规定证明标准,人民法院将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证明标准:本证必须具有高度盖然性,而反证只需使心证发生动摇。只有当本证使审理案件的法官形成较强的心证,确信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时,才能认定该事实存在。而反证只需使审理案件的法官对待证事实已经形成的心证发生动摇即可。
证据距离是指在可能负担举证责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哪一方距离证据的源头更近或更易于取得证据。根据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责任配置结论与证据距离的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按照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得出的结论与证据距离理论相反。将举证责任转移给更容易举证的一方当事人不仅公平,也更有效率,更节省举证成本,体现了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
举证妨碍是指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因故意或过失行为妨碍了可能证明的提出,导致提供证明落空。举证妨碍可能发生在诉讼开始前或诉讼中,涉及所有的证明手段。典型的例子是书证和物证的消失。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如果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却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的,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因此,在举证妨碍事实获得证明后,法院可以确定举证责任转移。举证妨碍与证据距离导致举证责任转移的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我国关于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证据,包括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档案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以及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如书证、物证、视听资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借款协议诉讼胜诉的可能性。证据的种类和查证属实是诉讼的关键,判决书应明确写明判决结果和理由。民间借贷纠纷需要提供当事人身份证明资料、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等。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依据也需提供。最终胜诉取决于具体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