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 > 旅游合同纠纷举证须知有哪些

旅游合同纠纷举证须知有哪些

时间:2020-05-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7712

一、旅游合同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旅游合同必须是书面形式,通常情况下,旅游合同内容应当有书面的合同文本、书面的旅游行程单和书面的注意事项三个部分,和法律规定的旅行社必须明确告知权利义务、履行告知义务相吻合。旅游合同文本一般是由旅行社提供的格式文本,拿到合同后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旅游标准合同一式两份,游客和旅行社各存一份。交付费用后,还要让对方出具正式发票。

二、旅游合同时注意事项之旅游合同文本。

旅行社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旅游合同文本,也可以采用旅游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制作的文本。旅客要看旅游合同文本是否全面概括了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制定的条款是否平等地保护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违约责任的设定是否公平而且全面。

三、旅游合同时注意事项之旅游行程单。

旅游行程单是旅游合同的核心部分,是旅行社和旅游者双方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旅行社如何提高服务、提供服务的档次与级别,旅游者得到多少服务、何种服务,都集中反映在旅游行程单。

四、旅游合同时注意事项之注意事项内容。

制作书面的旅游注意事项,旅行社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明确告知义务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是想证明,的确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而且这些告知义务有据可查。这既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是旅行社服务的需要,更是解决旅游纠纷的重要证据。如果仅仅是口头告知,虽然旅行社也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

2、租赁合同关系的证据

(1)租赁合同、协议;

(2)出租房屋的权属证明、租赁登记资料;

(3)出租共有房屋的,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据;

3、合同履行情况的证据

(1)出租人不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要求承租人提前退房的证据;

(2)承租人不按合同约定接受房屋或者拒交迟交租金、私自拆改房屋、擅自转租转借房屋、改变房屋用途、利用房屋进行非法活动的证据;

(3)出租房屋毁损或者倒塌而出租人拒绝修缮的证据。

4、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购销合同(质量、交货、付款)纠纷应当提供下列证据:

合同文本、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说明书、技术资料、验收记录、质检鉴定报告、国家专业企业或当事人双方约定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产品封样验收的应有产品封样的日期、方式、证明文书及与质量有关的实物。

提供证据,必须注明提供人、单位名称、时间;提交的复制品完整、复印件清楚,模糊缺角的不得提供;对复印件,必须注明“已与原件核对无异”提交的外文书证,必须附送中文译本。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口头辞退录音是否可作为证据的问题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 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的区分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 民事审判中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

    民事审判中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并承担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人民法院会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当事人应及时提供证据,如无法按时提供

  • 党员的纪律处分证据的种类及确认标准

    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以及证据的种类和确认标准。党员纪律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五种。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勘验笔录等,法院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认,并依法做出裁决。

  • 偷录偷拍是否能作为证据使用
  • 庭审中的举证方法
  • 律师被行政拘留的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