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调解书不能留置送达。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观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在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约定制作民事调解书。然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拒绝接受已约定生效的调解协议时,特别是涉及身份关系的离婚调解书,法官需要谨慎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调解书不应留置送达。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调解书可以留置送达。首先,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尽管它是司法解释,但是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调解协议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已经经过人民法院审查,且未违反法律规定,当事人已约定生效时间。如果不能留置送达,将否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调解协议约定的生效时间将失去意义。第三,从法经济学角度来看,留置送达可以降低诉讼成本,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更能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
具体是否适用留置送达的方式,法院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已经有默认的方式。然而,由于法律的严谨性,司法程序必须合法进行。
送达回证的必要性和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诉讼文书时必须附带送达回证并直接交给受送达人。当受送达人无法直接接收时,可以交给同住成年家属、法人负责人等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拒收,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等方式处理。此外,还可以采用传真
法院传票的查询方式以及送达方式的相关内容。法院传票是法院特定程序及诉讼开始时发出的书面通知,可以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方式送达。传票应载明受传唤人的基本信息及传唤的事由等,受传唤人须依法签收。如有拒收情况,送
财产保全程序的各个要点,包括送达时间、申请程序、提供财产线索、担保、裁定、解除和赔偿等方面。人民法院在接受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申请人需自行提供明确的财产线索,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裁定一旦作出即生效,当事人需遵守,如有错误需
法律明确规定调解书不能留置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