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调解书不能留置送达。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观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在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约定制作民事调解书。然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拒绝接受已约定生效的调解协议时,特别是涉及身份关系的离婚调解书,法官需要谨慎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调解书不应留置送达。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调解书可以留置送达。首先,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尽管它是司法解释,但是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调解协议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已经经过人民法院审查,且未违反法律规定,当事人已约定生效时间。如果不能留置送达,将否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调解协议约定的生效时间将失去意义。第三,从法经济学角度来看,留置送达可以降低诉讼成本,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更能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
具体是否适用留置送达的方式,法院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已经有默认的方式。然而,由于法律的严谨性,司法程序必须合法进行。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包括其作为双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法律文件的意义,以及调解书的主要内容如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要求,以及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收费标准。
法院传票送达之前能否撤诉的问题。在宣判之前,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是否准许需要由法院裁定。撤诉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两种情况,其中申请撤诉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等。而按撤诉处理则是因原告在诉讼中的某些行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