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撤销之诉不服
第三人撤销之诉不服是可以上诉的。《民诉司法解释》第300条的规定,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经过审理,处理如下:
(1)请求成立且确认其民事权利的主张全部或部分成立的,改变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的错误部分;
(2)请求成立,但确认其全部或部分民事权利的主张不成立,或者未提出确认其民事权利请求的,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的错误部分;
(3)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对前款规定裁判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上诉。
第三人撤销之诉限定条件
1、主体条件。能够提起撤销之诉的主体应当是第三人,即民诉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这就将原案件的当事人和案外人排除在外。
2、程序条件。一是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到诉讼,这里何谓“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司法解释第二百五十九条采取列举式作出了解释,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不知道诉讼而未参加的;
(二)申请参加未获准许的;
(三)知道诉讼,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参加的;
(四)因其他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应当对上述不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二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这里的六个月应当为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延长、中止、中断的规定。
3、实体条件。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已经产生法律效力,且上述文书已经有证据能证实存在部分或全部错误,该错误内容损害了第三人的民事权益。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因第三人与生效案件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文书中存在的错误应当限于实体处理上的错误,对于程序问题不属于申请撤销的范畴。
4、管辖条件。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管辖法院是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人民法院,属于民事诉讼中的专属管辖,不适用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
关于终审判决结果是否会告知一审法院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后并没有明确规定要告知一审法院,只会告知案件的当事人。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当事人适格的相关内容,包括与诉讼权利能力的区别以及与纯粹形式上的当事人的不同
法院对于不受理案件的处理方法。针对起诉条件符合但法院不受理的情况,当事人可提起上诉;针对不同起诉情况,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进行相应处理。同时,第三巡回法庭不受理六类案件,包括应向最高人民法院本部提起的案件、仍在正常审理审查程序中的案件等。不符合起诉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形成之诉,目的是改变已确定的法律关系。其次,它作为特殊救济程序,与再审之诉有所不同,针对的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旨在维护裁判的稳定性。最后,它是事后救济程序,旨在保障案外第三人的程序权利和民事权益,但对其提
第三人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的法律意义、条件、效力及权利和义务。第三人的参与旨在维护自身权利,在诉讼中发表意见、提供证据。成为第三人需满足条件,如与案件有关、权益一致并经过法院允许。第三人可影响判决结果,但无权对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在参与诉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