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与再审之诉和执行异议之诉不同的诉讼形式。从本质上讲,它是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新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对已形成生效判决的原诉进行再次审理,但是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原诉中的原被告变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被告。案件审理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确认和保护原诉中原被告之间争议的法律关系或受损害的民事权益,而是判断原诉裁判是否存在错误并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尽管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原诉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从实质上讲,它是人民法院受理的一种新诉。因此,对于这种新诉的法院管辖,存在着两种选择:由原审法院受理或者另行起诉。
将第三人提出的撤销之诉的管辖权赋予原审法院有以下几个支持论点:
即使由原审法院受理第三人提出的撤销之诉,审判组织(即合议庭)仍然需要重新组建,参与原案审理的法官不能参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换句话说,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程序是一个重新审理的过程,原审审理并未对其产生直接影响,即第三人撤销之诉不能在原审基础上继续进行审理。然而,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原诉并不完全分离,并且在第三人撤销之诉中发现原审生效裁判存在错误并损害第三人利益时,将对其进行改判,从而破坏原审生效裁判的效力。因此,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需要原审法院的相关案卷材料。原审法院在案卷材料的移交方面具有不可置疑的便利性,新组成的合议庭可以直接查阅原审的案卷材料。相比起在不同法院之间移交案卷材料的另行起诉,由原审法院受理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如果由原审法院受理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原审裁判确有错误且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第三人撤销之诉所做的改判将限于同一法院内进行,从而减少其不利影响。如果由第三人向原审法院以外的法院另行起诉,并最终以生效的改判对原审法院的裁判造成破坏,将使得原审法院难以接受其他法院(尤其是同一法院或更低级别法院)对本院裁判的否定。将第三人撤销之诉归属于原审法院,有利于原审法院通过公正程序对原裁判的错误进行纠正。
如果由第三人另行起诉,在执行法院的管辖上将存在原审法院和第三人撤销之诉受理法院管辖权的分配问题。特别是当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受理法院对原裁判作出改判时,而原审法院已经对执行标的进行了全部或部分执行时,将出现执行回转的情况,使得执行程序更加复杂。因此,由原审法院受理第三人撤销之诉可以避免在执行程序中遇到的困境。
当然,如果第三人对损害其合法权益的原生效裁判向原审法院以外的其他法院另行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也有一定的制度优点。这可以阻止原审法院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审理的不良影响。即使由原审法院继续审理第三人撤销之诉,尽管审理案件的合议庭由另行组建,但在心理上很可能偏向于原审裁判,不愿对原审裁判因存在错误而损害第三人利益进行改判。另外,由于新组成的合议庭成员与原审裁判的法官是同事关系,有可能影响其公正裁判。因此,第三人另行起诉可以在案件联系上一般地阻隔原审法院的不良影响。
然而,尽管原审法院受理第三人撤销之诉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允许当事人提起上诉,并由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依法审理裁判进行监督,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一缺点。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分析,将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的管辖权赋予原审法院是合理的。
已生效协议的撤销条件及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如果协议存在不公平或侵害一方利益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或变更协议。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效力纠纷的诉讼程序,包括确定管辖法院、起诉状的书写和相关材料的整理、法庭辩论和质证、判决生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执行管辖异议的提出及其相关问题。当事人在收到执行通知书后十日内可以提出执行管辖权异议。法院将审查该异议,根据情况作出撤销执行案件或驳回的裁定。当事人在异议审查期间对裁定不服,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此外,为防止滥用管辖权异议,文章也提出了一些规制措施
民事诉讼中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诉讼中止是指在某些法定原因下,诉讼无法或不宜进行时,法院暂停诉讼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出现特定情形时应当中止诉讼,如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诉讼中止的程序包括法院作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