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公开审判案件中,人民法院会发布公告,当事人可以凭身份证前往法院旁听。如果案件影响较大或旁听人数过多,法庭无法容纳,法院可能会发放旁听证。
旁听人员无需登记。如果法院进行庭审网络直播,旁听人员也可以在线观看。旁听人员的要求应遵循法院的法庭规则,按要求行事即可。前往法院旁听不存在法院是否欢迎的问题,只要符合旁听条件,法院不能拒绝公众旁听。
根据法院规则,以下人员不得旁听:
对于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新闻记者在旁听时应遵守规则。未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不得在庭审过程中进行录音、录像或摄影。
对于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可以口头警告、训诫,也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其退出法庭,或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于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者,可予以罚款、拘留。
对于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将由司法警察采取强制措施。
外国人或外国记者旁听时,应遵守本规则。
离婚案件中收到法院传票但不去法院出庭的后果,包括缺席判决的相关制度和法律适用情况。缺席判决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结案率和保证诉讼顺利进行而设立的重要制度。当一方当事人缺席时,法院会根据到场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进行判决。缺席判决与对席判决具有同等法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民事诉讼中二审期间的诉讼中止程序。诉讼中止是指在某些法定原因下,诉讼无法或不宜进行时,法院暂停诉讼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出现特定情形时应当中止诉讼,如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诉讼中止的程序包括法院作出裁定,
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涉及个人隐私、国家机密、商业机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之外,应当一律公开开庭审理。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前三日向社会发布公告,告示开庭时间、地点、案由、当事人情况。公开审判的案件允许年满18周岁的公民凭身份证参加旁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