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据收集的难度,仲裁证据可以分为两类:仲裁当事人能够自行收集的证据和仲裁当事人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
这类证据主要指仲裁当事人自身可以收集到的证据。通常情况下,这类证据对于对方当事人不利。由于利害关系的存在,对方当事人往往不会主动提交相关证据。同时,我国现行的仲裁法也没有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协助另一方当事人从对方当事人处获取证据的规则,因此,这类证据的获取非常困难。
这类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这类证据的收集涉及到案外自然人与组织。由于仲裁机构的民间性质以及仲裁权力来源的契约性,仲裁当事人无法从仲裁机构那里获得从案外自然人、组织手中获取证据的权力。因此,仲裁当事人只能寻求人民法院的帮助。
然而,根据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人民法院只提供证据保全的支持,而不包括对第二、三类证据的收集。因此,仲裁当事人收集上述两类证据也非常困难。
实践证明,在上述三类证据中蕴藏着重要的证据价值。如果能够将这些证据展现在仲裁庭的面前,仲裁裁决所认定的事实将更加接近客观真实。换言之,为了实现仲裁的公正性,必须完善仲裁证据的收集制度,使仲裁当事人能够获取上述三类证据。
仲裁条款的详细规定,包括仲裁地点、机构、程序、裁决效力和费用负担等。其中,仲裁地点适应所在国法律,仲裁机构分为常设和临时两种形式,仲裁程序规定进行仲裁的手续、步骤和做法。在我国,进出口合同的仲裁条款规定仲裁裁决是终局的,费用通常由败诉方承担。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
仲裁制度中举证责任的分担与民事诉讼制度不同,仲裁法规定由双方当事人承担完全的举证责任。第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第二种情况是,法院认为需要自行收集的证据,例如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因此,对大部分案件的当事人来说,应
(一)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经通知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到场的,仲裁庭自行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不受其影响。(三)仲裁庭自行调查收集的证据,应经仲裁委员会秘书局转交双方当事人,给予双方当事人提出意见的机会。即仲裁庭由一人组成,独任审理;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