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是指确定各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明确当事人应当到哪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制度。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应当根据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仲裁,方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案件的原则确定。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方便当事人原则:保护当事人的权利是劳动争议仲裁的重要目标,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应以为当事人申请仲裁和应诉提供极大的便利、减轻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为原则。
2. 公正行使仲裁权原则: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确定应保证仲裁权的公正行使,确保劳动争议仲裁的有效运行。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只要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一方的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地是在一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内,则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具体来说,劳动争议的管辖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作为联结点: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以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作为联结点,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范围。
2. 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发生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实行的是特殊地域管辖,不实行级别管辖或者协定管辖。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依照当事人之间的某一个特殊的联结点确定的管辖。劳动争议仲裁以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作为联结点确定管辖,不允许双方当事人协议选择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
此外,劳动争议的管辖还存在移送管辖情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总的来说,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确定主要遵循方便当事人和公正行使仲裁权的原则,以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作为联结点,实行特殊地域管辖。这种管辖制度的设立旨在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方便,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长时间拖欠工资是否可以追偿利息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时履行金钱义务需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仲裁、法院诉讼、申请强制执
劳动仲裁中的管辖权异议问题。申请人提出了将案件移送至特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的请求,基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管辖原则,并引用了相关法律规定。文中解释了劳动仲裁及管辖权异议的概念,并阐述了仲裁委的管辖范围、提出异议的期限及审查处理流程。
劳动仲裁案件的审理时间及相关问题。仲裁庭一般应在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如有必要可延期十五日。因案件复杂性和特殊情况导致的仲裁期限变化也有详细说明。近年来超期问题频发,超出审判期限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一年,特殊情况下如拖欠劳动报酬
《最高人民法院(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