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在仲裁条款或协议中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的,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法律受理当事人一方的起诉。
为了确保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仲裁协议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仲裁协议必须明确当事人的意愿,即双方同意通过仲裁解决争议。
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的特定法律关系有关,且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民事纠纷,如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等,不适用于仲裁。
仲裁协议中必须明确具体的仲裁委员会,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仅仅指定仲裁地点而没有具体的仲裁机构是无效的。示范仲裁条款如下所示:“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民商事仲裁不受地域和级别管辖的限制,而是根据当事人的协议进行管辖。要通过仲裁解决合同纠纷,必须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包括在合同中设置的仲裁条款以及在合同之外专门达成的仲裁协议。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仲裁协议必须明确当事人的意愿,即双方同意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方式。
仲裁协议必须明确仲裁事项,即仲裁适用于哪些特定的法律关系。
仲裁协议必须明确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以确保仲裁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一般来说,在仲裁法生效后,当事人在民商事争议解决方式中只能选择仲裁或诉讼,不能随意选择。诉讼是一种强制管辖方式,如果合同中没有有效的仲裁条款,也没有另外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当事人仍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合同纠纷。
仲裁条款的详细规定,包括仲裁地点、机构、程序、裁决效力和费用负担等。其中,仲裁地点适应所在国法律,仲裁机构分为常设和临时两种形式,仲裁程序规定进行仲裁的手续、步骤和做法。在我国,进出口合同的仲裁条款规定仲裁裁决是终局的,费用通常由败诉方承担。
买卖合同纠纷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诉讼和仲裁。若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或签订了仲裁协议,可以申请仲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起诉需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根据被告人数提供副本。若书写起诉状困难,可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根据《仲裁法》
单方合同违约维权方式包括: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解决;若合同没有约定,则优先考虑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若调解不成,可向法院起诉;若当事人签订了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所以仲裁条款属于仲裁协议。法律对仲裁条款的约定是非常严格的,实务中约定无效的情况非常常见。常有约定“如双方协商不成,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