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裁员和律师在资格要求、办案性质、回避制度和办案程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仲裁员资格的取得需要符合仲裁法第13条的规定,而律师资格的取得则需要通过国家每年举行的律师资格考试。
仲裁员办案是公断性质的,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而律师办案是代理性质的,代表委托一方当事人的权益。
仲裁员受回避制度约束,不能私自会见当事人,也不能就案情向当事人发表任何意见;律师不受回避制度约束,可以与自己代理的当事人商量案情,代表其权益,为其出主意想办法并出庭辩护。
仲裁员依据仲裁规则,按照仲裁程序办案。当事人有意见和要求,应书面通过该案记录员转递给仲裁员;律师按照当事人意愿代理,随时与当事人交换意见,不需要第三者转递。
仲裁员是指在仲裁案件中对当事人的财产权益纠纷进行评判并作出决定的居中裁判者。与法官相比,仲裁员在对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角度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上存在本质区别。法官是经国家立法机关任命并在各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而仲裁员则不是一种专门职业,他可能是商人、教授、会计师、技术专家等。从裁判权的来源来看,法官的审判权来源于国家的司法权力,而仲裁员的管辖权只是来源于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的授权。超出授权范围,则仲裁员无权行使管辖权。
律师是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我国劳动仲裁活动中代理人的委托问题。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并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代理事项和权限。委托诉讼代理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但特殊情况下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需提交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的委托书。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的流程以及所需材料。申请人需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决定书、疾病诊断证明书等。具体办理流程可通过咨询宁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获取。另外,建议委托律师办理工伤案件,注意仲裁庭审理时间限制和工伤案件的特殊审理期限。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多起关于委托见证的法律纠纷案例。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中,某律所因未能明确见证范围导致对遗嘱效力负有直接责任,需承担赔偿责任。广州市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指出,律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见证过程中需承担严苛的审查、注意和提示义务。云天律师所因未履行专业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