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效的仲裁协议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当事人在仲裁协议约定的特定法律关系发生争议后,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不得单方撤销协议而向法院起诉。
2. 当事人必须按照仲裁协议中确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地点、仲裁机构等内容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3. 当事人应履行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的裁决。
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行使仲裁管辖权的唯一依据。没有仲裁协议的案件,仲裁机构无权受理。仲裁管辖权属于协议管辖权,不同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后者起源于国家的司法主权,具有强制性。仲裁协议对仲裁管辖权有限制的效力,并对仲裁裁决的效力具有保证效力。仲裁机构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或范围也有裁决权。
1. 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选择仲裁即排除了法院的管辖。大多数国家承认仲裁协议可以完全排除法院的管辖权,但也有少数国家规定仲裁协议不能完全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2. 法院负有执行仲裁裁决的职责,对仲裁机构基于有效仲裁协议所作出的有效裁决进行执行。
3. 法院的保全程序适用于仲裁契约有效成立后的事项,以避免一方当事人趁机隐匿或消耗其资产。国际性仲裁机构的规则授权仲裁法庭进行中间性或暂时性判断,但并无执行权。不同国家对法院是否愿意干预国际仲裁程序而协助执行这种判断持不同态度。
生效的仲裁协议对当事人、仲裁机构和法院具有法律效力。在有些国家的仲裁和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协议对各方的约束力更加严格。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对于申请执行仲裁裁决以及国际仲裁的承认和执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包括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期间、管辖法院以及人民法院对申请的处理。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满足主体为仲裁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应予撤销等条件。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撤销裁决或驳回
关于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的相关规定。其中,被执行人、案外人可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并由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特定条件下可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不予执行申请,并询问当事人。同时,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申请有一定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民商事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直接申请法院确认,无需经过仲裁程序。同时,《意见》还规范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旨在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