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的是“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其在用语上为“可以(may)”,并非“应当”或“必须”,更何况还有“更优权利条款”的存在。显然,从公约的角度看,承认与执行已撤销的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也是可行的。在《纽约公约》中,第5条着重规定了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七种情形,前五种规定于第1款,后两种规定于第2款。第1款主要针对裁决本身的效力以及程序事项,是确定化的规定,因而各国实践的差异会相对较小,问题应该不大;第2款则是较为弹性化的规定,包括被申请承认与执行国主管机关认为该争议事项不得提交仲裁,或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有违该国公共秩序两项。对于前一项的不得提交仲裁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每个国家的国内法中都会特别规定某些事项是不得仲裁的。这些事项主要是非民事、非商事领域的争议,或争议的事项关乎一国的重大利益,因此不宜交付仲裁解决,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发生纠纷,通常只能采取与仲裁相对的手段即诉讼来寻求救济。
例如婚姻问题、反托拉斯问题、破产问题、知识产权的有效性问题等等即为许多国家规定的不可仲裁事项。如果某外国的仲裁机构对被请求国法律规定不可仲裁的争议事项作了仲裁裁决,被请求国就可以(may)拒绝给予承认和执行。然而,随着各国对仲裁事项在范围上的日益放宽,各国承认和执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态度。如今,有些被一国禁止仲裁的事项,他国对其作了仲裁裁决,也已经可以得到承认和执行。考虑到国际商事仲裁具有的国际性,笔者认为即使某一仲裁解决的争议在被申请承认与执行国属不得仲裁事项,但只要承认与执行该仲裁裁决的实际效果并不影响本国公共秩序,就可以承认和执行,而不必单单计较所涉争议是否能够提交仲裁。
关于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的相关规定。其中,被执行人、案外人可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并由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特定条件下可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不予执行申请,并询问当事人。同时,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申请有一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裁决不服的,如果是当事人申请的,对裁决不能申请复议,如果是案外人申请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后,该仲裁裁决即告无效,当事人可以根据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买卖二手车时购车合同出现问题的,双方可以按合同约定协商处理,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
当事人依法订立的仲裁协议,受各国法律的保护,除法院认为该协议无效、失效、或不能执行外,法院应强制执行当事人间业已订立的仲裁协议。《纽约公约》确立的倾向于执行仲裁协议的观念,算得上是仲裁协议方面的最大发展。1985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示范法》第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