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仲裁制度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仲裁形式的单一化忽视了临时仲裁的生命力和对法律制度完善及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中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是必要的。
与机构仲裁相比,临时仲裁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1. 更为自主灵活:临时仲裁注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权,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行事。与机构仲裁相比,临时仲裁更加灵活多样,允许当事人自创仲裁程序,甚至在某些小金额的案件中不用开庭,仅通过陈述事实和理由即可作出裁决。
2. 时间更快、费用更低:临时仲裁避开了机构仲裁的固定规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作出裁决,更符合特定案件的需求。此外,临时仲裁无须支付常设仲裁机构的管理费,降低了成本,符合当事人的利益。
临时仲裁在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统计数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处理的122件仲裁案中,就有11件是临时仲裁案。在国际贸易商业领域,临时仲裁仍起着一定的作用,有45%的贸易出口商要求选择临时仲裁。在国际海事纠纷中,临时仲裁更是起着重大作用。此外,在以国家为一方当事人的争议处理中,临时仲裁也常常被采用。
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相得益彰,在仲裁领域共同发挥作用。忽视其中任何一者都会产生不利后果。在我国的国情下,建立临时仲裁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机构仲裁,加强其内部管理,降低仲裁活动成本,提高服务和办案质量,促进机构仲裁的良性发展。
我国仲裁制度与国外相比存在行政色彩浓厚的问题。仲裁机构的组成和设立由地方政府负责,仲裁费用的收取和分配也具有行政色彩。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不符,可能影响仲裁案件的办案质量。此外,我国仲裁法将仲裁机构的约定作为仲裁协议的必要内容,导致我国与国外及香港地区之间存在不对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是必要的。临时仲裁能够更好地满足外国投资者的需求,避免政府干预,提供简单快捷、经济实用的争议解决方式。在我国仲裁机构成为完全的民间机构之前,建立临时仲裁有助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
此外,我国应该考虑与国际惯例接轨,承认临时仲裁的有效性,并在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相关法律中明确包括临时仲裁。这样可以消除我国与国外及香港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和不对等问题,保护我国当事人的利益。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及其在仲裁活动中的作用。仲裁代理人以被代理当事人的名义参加仲裁,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事,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当事人有权申请财产保全,但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的费用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具体的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保障。具体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支付方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仲裁程序包括组成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等环节,整个流程应在一定时间内结束,如有需要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