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条款是合同中的一项安排,代表当事人之间的共同意愿,即将合同争议提交仲裁解决而非法院。即使存在欺诈行为,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也不受影响。即使意愿不真实,仲裁协议仍可独立于无效合同存在。因此,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排除了因欺诈或无效意愿而宣布合同自始无效的情况,成为仲裁协议独立的前提。
仲裁条款与其他条款不同,其他条款规定了当事人之间相互承担的权利义务,违反这些条款会直接导致损害赔偿问题;而仲裁条款规定了当事人共同承担的权利义务,违反仲裁条款并不直接导致损害赔偿问题,而是涉及对该条款的强制执行。仲裁条款的特殊性决定了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如果仲裁协议不独立,仲裁条款就无法强制执行;反之,仲裁条款能够强制执行,仲裁协议因此而独立。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仲裁政策的放宽和鼓励仲裁协议独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所有国家都承认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认可进一步确立了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成为其理论依据。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又称为仲裁协议的“可分性”或“自治性”。它的基本含义是,尽管仲裁条款是主合同的一部分,但该条款与主合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合同。即使争议涉及主合同的存在、有效性问题,或者即使主合同无效或失效,作为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仲裁条款仍然独立存在,不受主合同无效或失效的影响。然而,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并非绝对,而是一种相对特殊的独立性。它因主合同的订立而成立,并随着主合同的履行完全而终止。一旦成立,它在效力上独立于主合同。然而,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也有局限性:如果存在影响主合同和主合同中仲裁条款有效性的理由,仲裁协议可能无效。因此,仲裁协议并非总是能够持续存在。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远洋、近洋等水域的运输、生产和航行等海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海事争议案件包括但不限于船舶救助、货物运输等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后的仲裁协议来受理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投资协议纠纷与诈骗之间的关系。投资协议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但若涉及欺骗、欺诈投资者、非法占有投资者财物等行为则构成诈骗。当事人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合同争议。诈骗罪的要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财物、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