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都是为了补救错误仲裁裁决的制度,通过法院对仲裁的监督来确保仲裁裁决的合法性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两者都需要当事人提出申请,法院不能主动进行。
两者的条件有相似之处。
两者的法律后果相同,即原仲裁协议失效,当事人可以重新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
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的理由有两项是不同的。
两者对符合法定情形的仲裁裁决的处理方式不同。
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的权利归属不同。
根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条件包括:
(一) 没有仲裁协议;
(二)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
(三)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
(四) 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六)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
如果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裁定撤销。
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应当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
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应当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如果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可以裁定不予执行:
(一)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
(二)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
(三)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
(四) 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 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六)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被申请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应当提出证据,并在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不予执行仲裁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
仲裁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仲裁具备自愿性、公正性、及时性、经济性、保密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能够迅速解决争议,减少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商业信誉。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确保得到有效履行。因此,仲裁在解决争议中具有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