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16条第1款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以及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以其他书面方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条款是指直接写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仲裁协议,表示双方同意将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仲裁条款必须在纠纷发生前就订立。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惯例,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通常会以书面条款的形式表示请求仲裁的意思。例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的专用条款可以选择仲裁作为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
根据《仲裁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仲裁条款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即双方当事人一致表示和共同愿望,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解决。
(二) 仲裁事项:即双方当事人同意通过仲裁解决的争议问题。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可以概括约定仲裁事项为合同争议,也可以明确约定合同成立、效力、变更、转让、履行、违约责任、解释、解除等其中一项或几项为仲裁事项。
(三) 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实行协议管辖,没有地域管辖或级别管辖。仲裁条款中应明确由哪个仲裁委员会对争议进行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以下情形会使仲裁协议无效:
(一) 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仲裁协议。
(三) 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
因此,完备的仲裁条款应满足书面形式的要求,内容合法且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根据《合同法》规定,建筑工程合同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方式解决。
协商解决或调解解决是在合同当事人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或在第三人主持下,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方式。协商和调解的特点是简便易行,能及时解决纠纷,有利于双方合作。但由于必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受到当事人自愿的限制。
仲裁是指经济合同仲裁机构根据经济合同仲裁法或规则,对经济合同当事人争议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行为。双方可以协议选定仲裁机构和仲裁员。然而,仲裁的时间较长,费用相对较高。
诉讼是指当事人依法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理合同争议并做出有国家强制保证的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诉讼不需要当事人的相互同意,只要不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任何一方都有权向管辖区的法院提起诉讼。
在选择工程争议解决方式时,一方面,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并选择由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时,人民法院将失去对该纠纷案件的管辖权,不予受理。另一方面,诉讼对仲裁具有监督作用。
或裁或审制度以及一裁终局制度的相关内容。前者尊重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管辖权,但特定情况下法院仍有权审理案件。后者则规定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不可再向法院起诉或复议,但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时可申请审查核实。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分析了举证责任的两方面含义,并指出劳动争议仲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对于劳动关系特殊性导致的不同性质的劳动争议,应适用不同的举证责任原则。对于平等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对于隶属关系和人
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首先,当事人需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申诉人需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并且申请属于受理范围和管辖范围内。仲裁委员会审查受理后,将组织仲裁庭进行调查取证、拟定仲裁方案等工作。仲裁庭将在开庭前通知当事人,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自行退庭的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