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立案审查和程序性工作,保证仲裁活动的顺利进行
1. 受理仲裁案件
仲裁委员会首先进行审查,确保仲裁申请书中的仲裁协议有效,仲裁请求事项不超出协议约定的范围,并核实受申请的仲裁委员会与仲裁协议约定的一致性。其次,审查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最后,对于受理决定,向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发送受理和应诉通知书、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等法律文件,开始仲裁程序。2. 组成仲裁庭
仲裁委员会提供仲裁员名册,由当事人选择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选定仲裁员,仲裁委员会主任将指定仲裁庭成员。3. 决定仲裁员的回避
仲裁员回避是指当仲裁员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决时,根据法律规定退出仲裁活动的制度。回避情形包括仲裁庭发现仲裁法和仲裁规则规定的回避情形时,仲裁员本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回避申请;或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要求某个仲裁员回避。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是否回避。正确行使回避权利对于保证公正裁决、树立仲裁机构威信以及顺利进行仲裁活动至关重要。4. 办理仲裁案件的其他事务
仲裁委员会负责案件受理通知、开庭通知及调解书、裁决书等仲裁文书的送达,以及仲裁案件的记录工作。此外,根据当事人申请,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及证据保全函件。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仲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二、通过行使监督权,保证仲裁案件的公正性
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庭进行监督,以确保仲裁活动的公正进行。
1. 对仲裁程序进行监督
仲裁庭必须按照仲裁法和仲裁规则规定的程序进行仲裁活动。仲裁委员会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有效地避免和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2. 对仲裁裁决进行监督
虽然仲裁委员会没有实质性裁决权,但对于案情复杂、仲裁庭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为了保证裁决结果的公正和合理,仲裁委员会有必要进行实质性监督。这种监督不是代替仲裁庭做出裁决,而是通过专家会议形成咨询意见的方式,向仲裁庭提出参考意见,由仲裁庭自行决定是否采纳。3. 对仲裁法律文书进行审核
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庭提交的仲裁文书进行程序性审核,包括语言、文字、计算和裁决事项等。4. 对仲裁员行为进行监督
加强对仲裁员的行为监督,在整个仲裁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法和仲裁员办案规定,对于仲裁员是否私自会见当事人、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等禁止性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并根据情节对违反规定的仲裁员进行相应处理。或裁或审制度以及一裁终局制度的相关内容。前者尊重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管辖权,但特定情况下法院仍有权审理案件。后者则规定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不可再向法院起诉或复议,但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时可申请审查核实。
公司强制员工停薪留职的法律途径,包括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及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文章还引用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强调了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法律保障和维权途径。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分析了举证责任的两方面含义,并指出劳动争议仲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对于劳动关系特殊性导致的不同性质的劳动争议,应适用不同的举证责任原则。对于平等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对于隶属关系和人
经济仲裁委员会的定义、职能及仲裁的相关内容。经济仲裁委员会是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常设性仲裁机构。其仲裁协议有两种形式,具有相同法律效力,且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此外,合同投资者等之间的合同争议可通过仲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