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基本制度 > 经济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经济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时间:2023-09-24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9882

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仲裁的定义

仲裁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发生民商事纠纷后,根据其协议约定,将纠纷交由第三方(仲裁机构)予以裁判,并由国家强制力执行的一种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是在法院诉讼之外通过非官方途径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

仲裁的特征

特征一:仲裁本质上的民间性

仲裁是一种民间性质的纠纷解决机制,其核心特征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而非强制性的法律程序。

特征二:机构设置上的独立性

仲裁机构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互相独立。仲裁机构之间也不存在隶属关系。

特征三:制度设计上的简易性

相对于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仲裁制度相对简单,易于实施。

特征四:工作目的上的赢利性

仲裁机构通过收取仲裁费用来获得利润。仲裁费用是申请仲裁的必要条件,没有支付仲裁费用就无法进行仲裁。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同,仲裁机构没有类似的法律援助或救助制度。

特征五:裁判方式上的灵活性

仲裁的裁判方式相对灵活,与行政裁决和司法裁判相比,仲裁对于当事人的自主约定更加重视,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和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裁判。

特征六:裁判程序上的便捷性

仲裁的程序相对简便和迅速,与严格、复杂的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相比,仲裁程序更加方便和快捷。

特征七:裁判依据上的兼容性

仲裁的裁判依据不仅限于法律法规,还包括当事人的约定和民间习惯法等。仲裁的裁判依据相对灵活,不像司法裁判那样完全依照法律规定。

特征八:当事人意愿上的自主性

仲裁的启动和进行需要当事人事前的自主约定。当事人的事前约定是仲裁程序的前提,没有达成约定就无法进行仲裁。当事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申请仲裁,以及在何地和何时向仲裁机构申请。

特征九:纠纷解决途径上的低成本性

仲裁相对于法院诉讼来说,具有较低的成本。仲裁可以满足当事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需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咨询: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是谁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可以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包括判决、裁定、上诉、申诉等方面的内容。整个文章的法律程序严格

  • 刑事案件重新审判后的不同结果

    刑事案件重新审判后的处理原则及不同结果。重新审判应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重新审判的结果包括驳回申诉或抗诉、改判、撤销原判并重新定罪量刑、发回重审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刑事诉讼二审应当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原判决事实

  • 养一只辐射陆龟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行为

    养辐射陆龟可能构成的刑事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养一只辐射陆龟涉嫌非法猎捕、杀害及收购濒危野生动物,可能构成犯罪被判刑。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具体法律规定,以及在一审判决不服时如何书写上诉状。

  • 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先予执行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其在民事案件中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先予执行是一种应急措施,法院在判决前根据紧急情况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给付一定数额的钱财并立即执行。文章还介绍了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包括法院审核、裁定、通知当事人、执行、复议等步骤。

  • 车祸伤者的赔偿起诉期限
  • 离婚做财产保全,可以保多久
  • 经济仲裁的概念与特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