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时效若干问题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9895

在我国商事仲裁的实务操作、相关立法和理论研究中,仲裁时效制度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我国仲裁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实际上,我国主要的民、商事立法中均没有对仲裁时效的特殊规定,面对频繁芜杂的仲裁时效问题,仲裁机构、仲裁员和当事人只能根据仲裁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比照适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就笔者看来,这种现状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我国法律中以《民法通则》第七章为核心的诉讼时效制度同样失于简单、模糊和操作性欠缺,在比照适用于仲裁时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是全盘照搬,产生“通病”;第二,即使诉讼时效制度中成功、完善的立法设计部分,如果漠视民事诉讼与商事仲裁的性质、程序区别,比照适用的结果也可能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引起“水土不服”。解决这两种问题的途径应当是在尊重和继受诉讼时效制度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入研究仲裁时效制度与诉讼时效制度的区别与联系的前提下,考虑对仲裁时效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改革。以此为努力的方向,笔者将结合办案实践中接触到的几个典型问题对仲裁时效制度进行研究,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行、先进也来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仲裁时效中断的举证责任与证据采信标准

仲裁实践中关于仲裁时效最常发生的争议在于仲裁时效是否发生过中止或中断。如果提起仲裁已逾仲裁时效期间,除非被申请人不提异议,申请人须举证证明仲裁时效发生过中止或中断的情形。对于申请人的举证责任及对相关证据的采信标准,仲裁界应当协调合理的尺度。

【案例】某案适用两年仲裁时效的规定,但申请人提起仲裁之日距其知晓被申请人违约事实已经超过两年时间,故被申请人主张仲裁时效已过。但申请人举证称其曾在过去两年中曾发信给被申请人索赔,仲裁时效曾经中断。申请人用以佐证曾向被申请人提出要求的证据是一封索赔函以及向被申请人邮寄该函的挂号信发送回执,回执上记载的被申请人名称和地址均无误。由于申请人系在香港采用“双挂号”信邮寄,且申请人在挂号信发送回执上“要求签收回执”栏目中划了对号,故被申请人认为如果申请人不能提供被申请人签收信件的回执申请人关于仲裁时效中断的举证就是不充分的,仲裁庭不应予以采信。申请人就此解释称,签收回执早已遗失,但对于仲裁时效中断的举证而言,签收回执并非必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处理方法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及其在仲裁活动中的作用。仲裁代理人以被代理当事人的名义参加仲裁,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事,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当事人有权申请财产保全,但申请

  • 一、申请劳动仲裁的费用标准

    劳动争议仲裁的费用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具体的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保障。具体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支付方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仲裁程序包括组成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等环节,整个流程应在一定时间内结束,如有需要可延

  • 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机构多样性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执行问题
  • 被辞退后多长时间可申请劳动仲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