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一般土地纠纷案件首先需要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处。只有当事人对行政调处结果不服时,才能依法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未经行政调处的纠纷案件将不被法院受理。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得到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现状。这意味着不能破坏土地上的附属物,也不能影响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包括建筑物的兴建和附着物的变更。
对于历史上已经达成的协议、协定,或者已经制定的乡规民约,只要这些协议、协定和规定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应予以维护。如果其中存在不合理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对于过去因无偿占有或平调引起的纠纷,应根据现行党的政策进行具体分析。这需要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区别党在不同阶段的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切忌采用简单、武断、一概而论的解决办法。
对于过去因无偿占有或平调引起的纠纷,应根据现行党的政策精神和法律规定,保护原社队或个人的应有权益。
在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争议尚未解决时,如果无法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第五款的规定维持现状,土地管理机关有权指定临时使用单位使用争议土地,以保护其权益。争议双方都必须服从该决定,不得以任何借口破坏土地及其附属物,也不得通过非法手段强行占地。
在处理土地纠纷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实事求是原则。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参考历史变迁和现实使用情况,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纠纷。
处理土地纠纷必须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同时也要维护单位或公民个人的合法使用权。
如果处理土地纠纷涉及到多个相关部门,应当与这些部门进行共同协商,正确处理好部门间的关系,进一步共同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
原告郑某兴和被告耿某善在城口县同一乡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引发的纠纷。最初双方为了退耕还林地连片而达成了口头互换协议。然而,被告后来反悔并阻止原告耕种互换后的土地。经过法院审理,确认了双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的有效性,并判决被告停止侵害。文章还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果农袁某因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反被诉的情况。袁某在承包了葛石村八组的土地后,经过辛勤耕耘果园初具规模,却因合同到期后组方要求收回土地引发冲突。村民砍毁袁某果园千余棵树,案件经过媒体报道后,警方立案侦查。但出人意料的是,葛石村八组以合同纠纷为由将袁某告上法
各地征地投诉的处理办法。当发生征地纠纷时,可以通过协商、向土地管理部门或检察机关举报来解决。对于违法征地行为,可以向上一级政府或公安机关举报。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紧急通知,省级政府应加强征地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市、县政府需切实履行责任,确保依法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