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并要求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其支付差额部分,并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费,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但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然而,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劳动仲裁一般不支持劳动者申请精神损失费用。因此,如果你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提出精神损失费用的请求,很难得到支持。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劳动仲裁庭人员缺席的处理方式。对于申请人缺席,若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对于被申请人缺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申请劳动仲裁不需提供证据,但提交材料要求严格,包括登记申诉表、申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