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能解除合同吗
时间:2024-06-12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破产管理人的合同解除权力及其限制
一、破产管理人的合同解除权力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破产管理人对于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的、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享有解除或继续履行的权力,并需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如果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申请受理之日起两个月内未通知对方当事人,或者自收到对方当事人催告之日起30日内未答复,视为解除合同。如果破产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合同,对方当事人应当履行,但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破产管理人提供担保,若破产管理人不提供担保,则视为解除合同。
二、破产管理人合同解除权力的限制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破产管理人决定继续或停止债务人的营业或实施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之一时,需经人民法院许可。此外,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破产管理人实施履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等行为时,应及时向债权人委员会报告。
三、破产管理人合同解除权力的救济途径
如果破产管理人滥用合同解除权力,故意造成相对人损失,相对人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正常的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争议。综上所述,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破产管理人具有解除合同的权力范围为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的、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破产管理人行使合同解除权力时需通过合理、明确的方式表达,且不能滥用权力故意造成相对人的损失。如果相对人对破产管理人随意解除合同的行为不服,可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破产后的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企业破产后劳动关系的存在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企业破产后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因此劳动关系也仍然存在,直到企业法人资格注销为止。文章还介绍了破产程序的终结和管理人的职责。
-
公司破产清算是否需要认缴全部到位
公司破产清算时是否需要认缴全部到位的问题。依据企业破产法,破产清算时会审查股东出资是否到位,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出资人需缴纳认缴的出资。同时,破产债权人的权利包括申请启动破产程序、参与债权人会议、提供证据等。在实践中,债权人还可以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
-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后的还款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后的还款责任。在宣布破产后,债务将根据优先顺序以公司剩余财产清偿。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债权、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职工债权优先清偿,其次是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
破产管理人能否解除在途货运合同
按照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破产管理人解除合同的范围为“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破产管理人,是指破产案件中,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之下全面接管破产财产并负责对其进行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的专门机构。在各国的破产
-
债权人申请企业法人破产,申请人要不要预交清算费
-
破产管理人能解除合同吗
-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需要做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