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中的破产撤销权与无效行为制度是怎样的
时间:2023-12-30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破产法中的撤销权和无效行为
撤销权的定义和适用条件
撤销权是指破产管理人在破产案件受理前的法定期间内,针对债务人进行的欺诈逃债或损害公平清偿的行为,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这些行为。根据新破产法第31条的规定,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以下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撤销:(一)无偿转让财产;(二)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三)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五)放弃债权。此外,根据第32条的规定,破产申请受理前六个月内,如果债务人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并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撤销,但除非个别清偿使债务人财产受益。
撤销权的特点和行使条件
破产法上的撤销权与合同法等实体法律规定的撤销权有所不同。撤销权的判断不以个别债权损害为标准,而是以违反全体债权人公平受偿为标准,主要针对破产中存在的欺诈性和偏颇性清偿行为。撤销权的行使条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存在破产法规定的财产损害行为;其次,存在实质性财产损害事实,而新破产法采用程序性判断标准,即规定一定期限内实施的行为即具有损害性;最后,撤销权的主体是破产管理人,但需要注意的是,破产法上的撤销权不是形成权,不具备管理人单方意识表示即具有法律效力的属性。如果相对人对管理人行使撤销权有异议,管理人应向法院提请撤销权诉讼。
破产无效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破产无效行为是指在破产程序中,针对民法通则、合同法中规定的无效民事行为的表现特点作出的强调性规定。目前的破产法没有区分无效与可撤销行为,只笼统地将其规定为可撤销行为,从而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并且使原本无效的行为经过六个月的期限后成为有效行为。新破产法对此进行了完善,第33条规定了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以下行为为无效:(一)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二)虚构债务或承认不真实的债务。无效行为在任何时候均为无效,管理人和债权人均可以提出追回无效财产的请求。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的详细流程。文章介绍了整顿申请的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的提出和讨论通过、整顿方案的制定、企业整顿情况的监督以及整顿结果的裁决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和解协议避免破产程序,如企业按协议执行,可恢复
-
企业破产清算的时间
企业破产清算的时间及相关流程。企业破产清算时间因情况而异,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破产清算流程包括申请受理、裁定送达、裁定不受理和上诉、通知已知债权人和公告等环节。破产程序终结有几种情况,如和解与整顿、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以及债权人的债权得到满足
-
什么是破产撤销权的范围
4、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
-
债权人和管理人撤销权如何适用
(一)合同法下债权人撤销权和企业破产法下管理人撤销权,均将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放弃债权、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转让财产这三类行为,规定为可撤销的行为。(二)一般情况下,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后,对上述行为的撤销应由管理人依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予以撤销。(二)为避免管
-
破产撤销权诉讼当事人与行使期间浅析
-
破产撤销权对欠费清缴有何影响
-
清算中的破产撤销权与无效行为制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