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清算 > 清算执行 > 房企破产后,购房者该怎么办

房企破产后,购房者该怎么办

时间:2024-04-10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3089
楼市曾经那么火热,现在也开始慢慢降温。买期房,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了吗?NO!事情远没有你想的如此简单。楼市降温,不少中小型房企抵抗不住压力,会面临倒闭的窘境。当房企真的倒闭了,我们买的房子该怎么办?

房地产企业破产:法律分析与应对策略

大背景:房企倒闭潮来了?

自2015年以来,房地产企业的倒闭和停工的消息屡见不鲜。市场研究机构认为,目前楼市仍然存在明显的分化,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风险,将有大量中小开发商被淘汰出局。

房企破产的前兆

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破产会有以下几个征兆:

一、工程进度极慢的楼盘

购房者在购房前常常会去工地上查看工程进度。如果发现工地上施工进度极慢,甚至出现停工的情况,就要警惕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开发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这样的楼盘很可能会烂尾。

二、交付时间无限期延迟的楼盘

如果楼盘的交付时间一再推迟,并且总是以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延迟为借口,那么这个楼盘很可能是因为资金不足,无法完成交付手续,或者是因为楼盘存在质量问题,无法通过验收。

三、小型房企定位偏差而滞销的楼盘

有些楼盘的区位较偏,却定位于高端产品,主力户型面积大,总价过高,并且一直处于滞销状态,资金回笼缓慢,小型房企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四、拖欠款项而维权频现的楼盘

还有一部分小型房企经常出现拖欠款项导致维权事件频发的情况。购房者要警惕这样的楼盘,因为很可能是房企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按时付款,进而导致破产清算。

房地产企业破产对购房者的影响

如果不幸遇到房地产企业破产,购房者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情况来采取应对策略:

一、房屋已建成

如果房屋已经建成,破产企业仍有可能履行对购房人的交付义务,购房人有可能能够拿到房子。

二、房屋未建成

如果房屋尚未建成,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按揭贷款购房的权利归属

在期房按揭中,购房时房屋尚未建成,购房人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权。当房屋建成后,如果房款已经付清(购房人支付了首付款,贷款银行以购房人的名义付清了余款),购房人可以委托开发商向当地房地产登记处申领《房地产证》并取得房屋所有权。此后,房地产企业的破产不会对房屋的权利归属产生影响,购房人只需继续向银行偿还贷款,并以房屋作为担保。

2、分期付款购房的权利归属

对于已经付清全部价款的购房人,购房屋被排除在破产财产之外,购房人可以要求破产管理人转移房屋所有权,并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变更房屋登记。对于尚未付清全部价款的购房人,房地产企业尚未转移所有权,双方均未履行完全合同,破产管理人有权决定是解除合同还是接受价款并转移房屋所有权。通过了解房地产企业破产的前兆和相应的应对策略,购房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降低破产风险带来的损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的详细流程。文章介绍了整顿申请的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的提出和讨论通过、整顿方案的制定、企业整顿情况的监督以及整顿结果的裁决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和解协议避免破产程序,如企业按协议执行,可恢复

  •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以及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已分配利润不能追回,但特定情况下的财产转让如无偿转让和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可追回。同时,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无效行为,管理人有权追回。关于破产案件的管辖,遵循地域管辖、

  • 公司清算的流程

    公司清算的流程。在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小组并制定清算方案。清算组需通知债权人并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后,清算组进行债权登记和保护。在债权申报期间不进行清偿,之后按法定顺序清偿。清算组需编制报告并结案。全文详细介绍了公司清算的整个过程和要点。

  • 企业破产清算的时间

    企业破产清算的时间及相关流程。企业破产清算时间因情况而异,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破产清算流程包括申请受理、裁定送达、裁定不受理和上诉、通知已知债权人和公告等环节。破产程序终结有几种情况,如和解与整顿、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以及债权人的债权得到满足

  • 公司法破产清算债权清偿顺序
  • 因开发商原因拿不到房产证的情况有哪些以及如何维权
  • 房企破产后,购房者该怎么办
破产清算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