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当时的债权人可以通过自行执行来实现其权利。随后,财产执行制度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根据法官的命令,债权人可以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并参与管理和分配。这种制度被视为破产制度的起源。然而,在此制度下,财产的保管、变价和分配以及分配的顺序都由债权人自行处理,即债权人自助主义。
为了解决债务人财产管理的问题,法律规定了财产管理人的职责。在古罗马法中,财产管理人被称为Magister,他负责拍卖债务人的财产。由于法院发布管财命令到财产变价分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财产管理人通常也兼任管理职责。因此,Magister实际上已包括了破产管理人的职责。
随着时代的发展,破产财产的拍卖方式逐渐从总括拍卖变为个别拍卖,程序更为复杂,所需时间更长,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立法规定必须选任财产管理人(Curator),这相当于现代的破产管理人。自此以后,破产案件的处理权限逐步归于法院。然而,由于破产财产的管理和清算工作繁重,涉及大量法律和非法律事务,法院的人力和物力无法胜任,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清算组织。
破产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最重要的组织,负责管理破产企业的全部事务。其他机关或组织在破产程序中起到监督或辅助作用。破产程序的公正、公平和高效进行与破产管理人密切相关。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包括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他们还负责处理与破产相关的各种法律事务和非法律事务。同时,破产管理人应当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义务和报酬。
不同国家对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有不同的规定。一些国家规定由法院选任,一些国家规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我国的规定是由法院选任为原则,但也允许债权人会议另行选任。
我国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为了完善选任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本节对破产管理人的职责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破产管理人应当具备的职责。
最后,本节对破产管理人相关问题的改革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临时破产接管人的立法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旧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经过修订形成了新法。新法旨在规范企业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并引入重整制度,使破产法成为企业复兴的法律工具。旧有破产含义已随时代变迁,现代定义更强调无力清偿债务的状态而非法律后
重整程序的相关内容。法院收到重整申请后应在三十日内作出裁定,若重整计划未获通过,法院将裁定终止并宣告破产。重整制度具有多元化的启动主体和广泛的参与主体,担保物权受到限制。重整程序的优先性体现在一旦法院裁定重整,其他破产程序必须停止。反映了社会本位的立
公司清算的流程。在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小组并制定清算方案。清算组需通知债权人并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后,清算组进行债权登记和保护。在债权申报期间不进行清偿,之后按法定顺序清偿。清算组需编制报告并结案。全文详细介绍了公司清算的整个过程和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管理人制度的发展和不足。虽然新《破产法》在管理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义务方面有所发展和完善,但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人主体范围过窄,导致一些破产案件处理难度加大;管理人准入门坎偏低,可能导致破产企业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