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批准重整计划是指在重整程序中,当部分表决组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时,法院根据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使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司法行为。根据《企业破产法》第87条的规定,由于其宽泛和原则性,强制批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破产重整本身涉及到众多利害关系和利益冲突的商业交易平台,因此《企业破产法》对此仅有框架性的规定,司法实践对强制批准的尝试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本文将围绕“公平对待”这一议题,探讨影响强制批准的理念和制度因素,以使强制批准更加符合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目的。
对于已获通过并提请批准的重整计划,人民法院应进行审查。如果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重整计划符合破产法规定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裁定批准,同时终止重整程序,并进行公告。如果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提请批准的重整计划在实体上或程序上不符合破产法的规定,应裁定不予批准,同时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由于企业重整涉及债权人利益、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在个别表决组出于自身利益而拒绝通过重整计划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理性的权衡。《企业破产法》借鉴了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强行批准”规则,并在第87条中规定了重整计划未通过时的强行批准制度。具体而言,这一制度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是基于协商的再次表决。债务人或管理人可以与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进行协商,并在协商后进行再次表决。然而,双方的协商结果不得损害其他表决组的利益。
其次是再次表决未通过时的审查批准。如果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拒绝再次表决或再次表决仍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但重整计划草案符合以下条件,债务人或管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批准重整计划草案:
如果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重整计划草案符合上述规定,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裁定批准,终止重整程序,并进行公告。反之,如果经审查认为重整计划不符合上述规定,则应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企业破产重整计划的通过条件和内容。通过条件包括债权人的人数和债权额双重标准,有利于制约小额债权人被大债权人滥用权利的风险。重整计划内容包括制订主体的扩展、可行性审查等,其中可行性审查包括经营方案内容合法、具备市场利益并切实可行、资金注入情况以及经营管
破产整顿与和解制度的相关内容。企业申请破产后,可进行破产整顿以改善经营管理并恢复偿债能力,根据和解协议制定整顿计划和方案。和解制度旨在避免破产发生,给债务人重整事业的机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整顿的程序、期限、和解协议的提出和法
债务人申请破产重整的条件和程序。债务人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等原因可申请破产重整。申请时需提交书面申请、企业主体资格证明等材料。破产重整程序包括提出重整申请、法院受理重整申请、重整计划的执行等步骤。重整人需尽善良管理人义务并接受监督。
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的法律规定和重要性。我国新《破产法》规定由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执行期限是重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保护债权人权益和规范债务人执行具有显著作用。国际上一般对重整计划的执行规定了6到12个月的重整期限。我国新法没有强制规定执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