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案件的提起首先由申请人提出申请,申请人可以是债权人或债务人。
破产申请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具体的管辖如下:
1. 企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 基层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县、县级市或者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
3. 中级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地区、地级市(含本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
4. 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债务人申请破产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1. 书面破产申请。
2. 企业主体资格证明。
3. 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负责人名单。
4. 企业职工情况和安置预案。
5. 企业亏损情况的书面说明,并附审计报告。
6. 企业至破产申请日的资产状况明细表,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企业投资情况等。
7. 企业在金融机构开设账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开户审批材料、账号、资金等。
8. 企业债权情况表,列明企业的债务人名称、住所、债务数额、发生时间和催讨偿还情况。
9. 企业债务情况表,列明企业的债权人名称、住所、债权数额、发生时间。
10. 企业涉及的担保情况。
11. 企业已发生的诉讼情况。
12.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此外,国有企业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时,应当提交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破产的文件;其他企业应当提供其开办人或者股东会议决定企业破产的文件。
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1. 债权发生的事实与证据。
2. 债权性质、数额、有无担保,并附证据。
3.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证据。
企业破产清算中资不抵债的处理方式。当企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清算组需按法定顺序进行清偿,若资不抵债则应立即申请破产并由法院指定新的清算组处理。同时,清算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登记情况、清算组情况、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等内容。
企业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包括债务人住所地的确定和破产案件的管辖层级。文章还阐述了公司破产的条件,重点讨论了不能清偿的界定,包括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已到期无争议债务、债务形式及持续时间等方面。同时,也解释了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界定。只有满足相关
资不抵债是否会导致刑事责任的问题,指出资不抵债并非必然导致刑事责任,如果是由于经营管理或市场问题导致的,债务人可以申请宣告破产。文章还介绍了公司破产程序申请的具体步骤,包括破产申请的提出、破产申请的受理、审查破产企业是否达到破产界限等内容。
公司破产清算时是否需要认缴全部到位的问题。依据企业破产法,破产清算时会审查股东出资是否到位,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出资人需缴纳认缴的出资。同时,破产债权人的权利包括申请启动破产程序、参与债权人会议、提供证据等。在实践中,债权人还可以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