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破产宣告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法定职权裁定宣布债务人破产以清偿债务的活动。破产宣告适用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务人,还包括其他情况,例如企业被依法终结整顿的情况。
1. 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同时不具备法律规定的不予宣告破产的条件。
2. 企业被依法终结整顿。
3. 经过整顿期后,企业不能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
一旦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的裁定生效,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债务人自破产宣告之日起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如果债权人的利益确有必要继续生产经营,必须经过人民法院的许可。
破产企业从破产宣告之日起丧失对自己财产的管理权和处分权,其全部财产由清算组接管。债务人的银行账户只能由清算组使用。
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由清算组决定解除或继续履行。
如果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其他民事诉讼程序中被查封、扣押、冻结,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通知采取这些措施的人民法院予以解除,并办理移交手续。
破产企业被宣告破产后,人民法院应当指定必要的留守人员。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会人员、财产保管人员必须留守。
破产企业在法院受理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内所实施的某些法律行为将被视为无效,包括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财产、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放弃自己的债权等行为。
破产宣告对于破产案件的效果是将破产案件转入破产清算程序。在破产案件受理后,破产宣告之前,债务人仍有可能通过和解或其他方式避免破产清算。但一旦破产宣告生效,破产案件将不可逆转地进入清算程序。
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债务人破产能力以及破产原因的审查。对于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审查,必须严格对待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债务人破产能力的审查包括企业法人的身份和是否有可执行财产。在初步审查破产原因时,应采用一元化标准,以“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唯一原
破产案件受理中的多种问题。包括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难题、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破产处理方式、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破产申请受理情况,以及无主管部门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的问题。在受理破产申请时需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清算,确保债
抵消权的定义、条件和抵消通知的要求。当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时,可以进行债务抵消,即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清偿,实现债务消灭。债务人主张抵消权需满足多种条件,如双方互负债务、债权均已到期、债务同种类或同一性质等。同时,债务人发出抵消通知时不得附加条件或期限。
担保法第十八条关于连带责任保证的定义和规定。连带责任保证是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清偿,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清偿的担保形式。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负担,但对债权人更为有利。在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主债务履行期限和主债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