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对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应全部中止,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中止诉讼和执行有利于破产案件的审理。企业破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了受理破产案件后应中止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和执行程序。这些规定没有对债务人和连带保证人之间作出区别,因此,对于作为共同被告的连带保证人,也应中止其诉讼和执行。
其次,中止诉讼和执行有利于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连带保证人的利益。如果对连带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不中止,可能会影响其求偿权益,尤其是在保证人的不动产被强制执行后,其价值的增加可能导致保证人的利益受损。尽管这种利益是不确定的,但保证人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保证人的利益。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不应中止,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连带保证是一种连带责任,债权人有权选择由谁清偿债务,以保证债权的实现。根据民法理论,当主债务人破产时,债权人有权选择连带保证人清偿债务,因此,对连带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不应中止。
其次,根据企业破产法和相关规定,债权人有权选择申报债权或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果连带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中止,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权益和债权的实现。此外,很多债权的形成是基于连带保证人的保证,因此,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连带保证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筆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在破产案件中,如何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连带保证人的合法权益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需要区分保证的性质,即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企业破产法和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了连带保证人的债权申报限制,只有债权人才具有选择主张或部分主张权利和申报或部分申报债权的权利。
其次,需要区分债权人选择主张权利还是申报债权。债权人在破产案件中有权选择向连带保证人主张权利或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然而,对于已申报全部债权的债权人,应中止对连带保证人的执行;对于未申报或未申报全部债权的债权人,部分执行不应中止。
破产案件受理中的多种问题。包括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难题、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破产处理方式、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破产申请受理情况,以及无主管部门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的问题。在受理破产申请时需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清算,确保债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公司债务清偿的顺序。首先清偿职工债权,包括工资、医疗等费用及养老保险等;其次是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将按比例分配。同时,文章还涉及抵押物处理、破产财产的清算和分配、债权人领取财产的流程以及破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