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对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应全部中止,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中止诉讼和执行有利于破产案件的审理。企业破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了受理破产案件后应中止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和执行程序。这些规定没有对债务人和连带保证人之间作出区别,因此,对于作为共同被告的连带保证人,也应中止其诉讼和执行。
其次,中止诉讼和执行有利于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连带保证人的利益。如果对连带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不中止,可能会影响其求偿权益,尤其是在保证人的不动产被强制执行后,其价值的增加可能导致保证人的利益受损。尽管这种利益是不确定的,但保证人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保证人的利益。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不应中止,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连带保证是一种连带责任,债权人有权选择由谁清偿债务,以保证债权的实现。根据民法理论,当主债务人破产时,债权人有权选择连带保证人清偿债务,因此,对连带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不应中止。
其次,根据企业破产法和相关规定,债权人有权选择申报债权或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果连带保证人的诉讼和执行中止,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权益和债权的实现。此外,很多债权的形成是基于连带保证人的保证,因此,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连带保证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筆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在破产案件中,如何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连带保证人的合法权益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需要区分保证的性质,即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企业破产法和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了连带保证人的债权申报限制,只有债权人才具有选择主张或部分主张权利和申报或部分申报债权的权利。
其次,需要区分债权人选择主张权利还是申报债权。债权人在破产案件中有权选择向连带保证人主张权利或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然而,对于已申报全部债权的债权人,应中止对连带保证人的执行;对于未申报或未申报全部债权的债权人,部分执行不应中止。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包括管辖权争议、事后报警证据提交、检验鉴定、尸体处理、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责任复核、事故调解、事故诉讼以及上诉案件的详细流程及时效规定。全文涉及多个环节,旨在保障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