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电子商务通常指“包括组织与个人基于文本、声音、可视化图像等在内的数字化数据传输与处理方面的商业活动”。在互联网用户以几何级数递增的今天,电子商务发展得如火如荼,根据CNNIC的调查显示.2O0o年l一7月的半年间,网上购物的比例增加了将近一倍,中国的2000多万网民中大约有600万人参与了网上购物。我国互联网用户到2002年达到3700万人,国际线路出口总容量3257M,电子商务网站超过1000家(2000年底)。据估计,几年内中国的网民数量还要在此基础上猛增,这无疑表明中国到网上购物的人将越来越多。
电子商务带给我们便捷、丰富的消费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传统交易下所产生的纠纷及风险并没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消失,相反网络的虚拟性、流动性、隐匿性及无国界性对交易安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例如,2002年美国一家调查公司对200余个电子商务站点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出其中至少有77家公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而在国际行销监督网络(IMSN)2004年对全球700余个网站做的另一项调查表明:多数网站未给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信息,62%的网站没有退换货或退款的说明,75%的网站未建立隐私权保护对策 。这些事实都反映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严重性。
二、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的受损情形
(一)电子商务中信息严重不对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因为电子商务消费者不能直接接触到所要购买的商品,其消费依赖于经营者提供的信息。尽管通过网络从事贸易活动,经营者仍然是现实的企业,但很多电子商务站点只在页面上显示网站的标志,而不予说明网站拥有者的名称、地址等信息。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只知网站名称,而不知其企业名称,这种情形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造成了障碍。电子商务环境中,掌握信息多的一方,不仅不愿意充分展露自己商品和服务的真实内容,有些反而常常减少信息的披露,甚至散布虚假伪装的信息欺骗消费者,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事实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比传统的商业模式更为严重。这是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传播广泛快捷,它是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既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也减少了经营者的广告成本,尤其是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而且消费者通过网络了解到的信息很难在现实中进行核实,这样就使各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有机可乘,甘肃首例特大计算机诈骗案就是一例。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问题。电子商务的虚拟性、无纸性和国际性特征对传统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带来挑战,引发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中的税收管辖权。一方面,网络贸易削弱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另一方面,居民税收管辖权也受到冲击。为了解决
网络市场的特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营销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和多媒体性。跨时空性表现在企业能够以较低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营销,无国界、开放的特点让市场更加广泛;交互性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实时双向沟通,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多媒体性则能让营销人员以多种形式
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但是不少APP也没有“以显著方式”提示如何取消自动续费服务,用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