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格式合同问题及其立法规制
时间:2024-10-29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近年来,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因其无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无中间环节,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在交易电子化过程中,无论是消费者或是商家都发现网络交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子格式合同。电子格式合同是指由商品或服务的提供人通过计算机程序预先设定的合同条款,以规定其与相对人(包括商家及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并适用于不特定相对人,相对人不得加以改变,必须点击“同意”后才能订立的合同。因为电子格式合同具有标准性和普遍适用性,缩短了一般合同的订立须经过要约、承诺反复磋商的过程,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对规范和完善合同内容、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在拟订电子格式合同时,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将一些有利自己而不利于对方或普遍消费者的条款订入合同,提供这样的合同条款让自己享有较多的权利,承担较少的义务和责任,使相对人享有较少的权利承担较多的义务和责任,且没有完善的电子格式合同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性较差,因此我国目前商家利用电子格式合同损害相对人权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法律问题。
目前电子格式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未提醒相对人注意
电子格式合同的提供方常常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来欺瞒消费者,导致相对人未能充分注意合同条款。这些手段包括:
- 将不合理的条款以细微文字书写,或在文字表述上模糊、晦涩,令人不解其意;
- 将本应在主页规定的合同条款故意置于其他网页而不加以说明或设置必要步骤或链接,使相对人无法了解;
- 制作繁杂庞大的合同条款,将不合理的内容隐藏其中,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或难以准确理解其法律含义,从而使相对人在不经意间作出非真实的意思表示。
问题二:未保证相对人有审查的机会
在电子商务中,电子格式合同的提供方应该确保相对人在订约前或订约时有充分时间了解合同内容并有权决定是否缔约。然而,存在以下情况:
- 商家未在相关页面上设置“法律声明”等栏目,未允许相对人在浏览页面时查看合同内容,或未将合同内容设置为相对人购物的必经环节,导致相对人无法进行审查;
- 在订立合同时,规定相对人需要保守商业秘密,但只有在相对人付款后才能了解涉及商业秘密的具体内容。若相对人拒绝接受应有的退款请求,合同提供方应被认为未给予审查机会。
综上所述,电子格式合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制定合同的一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剥夺了相对人订立合同的自由,导致合同条款不公平且不易被注意和理解。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认定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的产生条件、签订合同的方式与格式条款的认定以及格式条款的特定情况处理。格式条款通常产生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地位不平等、一方具有垄断地位时。若一方向对方呈现合同文本而不谈判,或提供的条款是为多数人准备的但不能协商修改,则认定为格式条款。政府统一
-
互联网支付的种类是什么
互联网支付手段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它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来取代传统的支付方式来进行资金流转。电子支付市场的培育者是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商户。在网上支付,消费者、商家、银行他们三者存在着互相独立的合同关系,即买卖合同和金融服务合同。中国五年
-
电子合同履行中消费者退货权的保护是怎样的
我国大陆地区对网上购物的退货权没有直接作出规定,我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合同法》的规定同样可适用于网上在线交易的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8条规定:“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
网店误标价格,损失自己承担
法庭上,网店辩称,其在网上对销售商品详细介绍,目的不是订立合同而是吸引消费者,原被告双方订立的合同不成立。即便合同成立,被告由于疏忽大意,将原本售价为31999元的商品误标为3199元,原告利用被告的疏忽大意大量恶意购买,双方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应予撤销。电子交易应以
-
格式电子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分析
-
电子合同的违约形式有哪些
-
电子格式合同问题及其立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