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是否适用于跨国电子商务
时间:2024-10-31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电子商务税收管辖权】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很难适用于跨国电子商务
跨国营业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原则
常设机构的概念和确定
在国际税法实践中,为了明确营业所得的来源地并避免重复征税,各国纷纷采纳了《OECD范本》中提出的“常设机构”概念。常设机构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营业场所,它的判定标准是基于物的因素。常设机构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有从事营业活动的场所;二是该营业场所具有固定性;三是该场所被用于经营活动。如果某企业在非居住国拥有常设机构,并且经营所得来自该常设机构,那么非居住国可以根据此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我国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建立在纳税人在境内具有一定的物理存在和对所得的定性分类的基础上。对于跨国纳税人在境内的物理存在,通常构成中国政府对非居民纳税人来源于境内的营业利润或劳务报酬等跨国所得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依据。例如,《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或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就通过该机构或场所取得的营业利润和其他所得履行纳税义务。
跨国劳务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原则
劳务所得的来源地确定标准
国际上主要通行三种标准来确定劳务所得的来源地:劳务提供地标准、劳务所得支付地标准、停留时间标准。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劳务提供地标准,即根据劳务行为发生地来判断劳务所得的来源地。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也基本上采纳了这一标准,对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拥有资本财产等所得进行课税时,以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或拥有资本财产等客观事实存在为前提。该税法的实施细则还明确规定:个人在中国境内工作、提供劳务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都应当依法纳税。
约束来源地管辖权的国际惯例在跨国电子商务中的不适用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约束标准
在中国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中,常设机构和固定基地等概念与国内所得税法中的机构和场所类似,它们是约束非居民来源于境内的营业所得和独立劳务所得行使来源地管辖权的具体标准。然而,在跨国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各方通过网络在电子空间传递信息并进行交易,销售商或劳务提供者无需亲自到东道国参与交易。因此,依赖于东道国具有一定“物理存在”的约束标准在规范跨国电子商务活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美国财政部在《全球电子商务的选择性税收政策影响》报告中指出:“网络空间交易的发展将加速传统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弱化过程,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这是当前的一种趋势。”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电子商务的净进口国,面对迅猛发展的跨国电子商务活动,如果不从新的角度审视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约束标准,并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那么将在未来的国际税收分配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
网络市场的特点
网络市场的特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营销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和多媒体性。跨时空性表现在企业能够以较低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营销,无国界、开放的特点让市场更加广泛;交互性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实时双向沟通,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多媒体性则能让营销人员以多种形式
-
电子合同的特征
电子合同这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双方或者是多方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当事人之间以电子的方式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当事人之间签订的这种合同是合同的电子化,是合同的新形式。根据《电子商务示范法》中有关规定,电子合同是以财产性为目的协议,该示范
-
电子商务合同的特征
电子商务合同的主体具有电子化和虚拟性的特点。合同主体的电子化是指合同订立的当事人以“数字人”的面目出现;合同主体的虚拟化是指合同主体的当事人在洽谈、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空间进行,而无须见面。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
-
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是否适用于跨国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风险有哪些
-
电子商务中商标权的保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