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国际规范,约束非居住国行使来源地管辖权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所得性质而定。例如,营业所得的来源地通常使用“常设机构”来解释,劳务所得可以根据劳务提供地或劳务所得支付地来确定,投资所得可以根据投资提供地或投资使用地来确定,特许权使用费通常以其发生地为准。
然而,电子商务可以以数字形式提供部分有形商品和服务。在因特网上,销售数字信息和数据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用户可以在线浏览或直接下载各种信息,例如报刊、书籍、影视作品、股市行情和家庭装修等。这种数字商品的销售所得已经模糊了传统意义上营业所得和劳务所得的区别,有人甚至认为从网上下载信息所支付的费用应属于特许权使用费。
根据对电子商务的分类,主流观点倾向将其所得划分为“有形所得”和“无形所得”两类。其中,“有形所得”归入传统意义上的营业所得范畴,“无形所得”纳入劳务所得范畴。虽然这种划分并不十分严密,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实用。
电子商务中数字化产品性质的认定导致了所得来源地确定原则的混乱。各国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很大争议,因为这直接影响国家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在1998年的OECD财政部长会议上,欧盟提出了将数字化产品的提供视同劳务的提供而征收增值税的提议,并迫使美国接受了这一提议。根据欧盟的提议,通过网络提供劳务时,如果消费者或供应者任何一方在欧盟国境之外,则以消费者所在地为劳务供应地;如果消费者和供应者都在欧盟境内,则以供应者所在地为劳务供应地。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甲、乙双方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商业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合作方式、条件、双方的权利义务、价格体系及发货、利益分配等内容。协议特别提示了明确合作方式、权益份额、各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性,以避免在实际经营中产生纠纷。
	
	   中国互联网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面对网店谋划的实质性问题,如产品选择、采购渠道等,人们需要谨慎应对。同时,文章还提醒人们警惕互联网上的虚假宣传,特别是在加盟等领域存在的骗局,呼吁人们在选择加盟或投资时需谨慎考察。
	
	   我国电子商务法中关于争议解决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内容包括解决争议的方式、电子商务经营者和平台的责任、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等。同时,电子商务的特点如市场全球化、交易快捷化、虚拟化、成本低廉化、透明化和连续化等也被阐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