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4-04-02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环境公益诉讼是我国公益诉讼的一种,主要是涉及环境保护方面,当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将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那么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是如何规定的?手心律师网小编就这个问题给大家整理如下,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
一、法律规定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1. 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2.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二、主体资格的具体要求
1. 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包括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2. 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被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3.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其章程明确规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应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4.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在过去五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到行政、刑事处罚。
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1. 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可以被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社会组织。2. 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被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3.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其章程明确规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应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4.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所涉及的社会公共利益应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具有关联性。5.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在过去五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到行政、刑事处罚,符合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无违法记录”。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起诉不知道侵权人身份信息的问题
如何起诉不知道侵权人身份信息的问题。在起诉前,原告需满足一定条件,包括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等。当不知道侵权人身份信息时,可通过网络收集信息或向公安机关求助。起诉时需提供原告和被告的诉讼主体资格证据材料、侵害行为证明材料、人身或财物损害证明
-
合伙形式的分类
中国大陆合伙形式的分类,包括个人合伙、法人合伙和合伙企业。文章重点阐述了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的区别,包括成立条件、协议形式、工商登记、分支机构设立、责任承担、诉讼主体资格等方面。此外,还提到了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在税收管理、破产程序、非货币资产出资以及利
-
处置建筑垃圾单位遗撒建筑垃圾如何处罚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法律处罚规定。单位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受到罚款等处罚。同时,文章介绍了生活垃圾的四大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
新修改的法律规定加强了河长制的相关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城镇化水平的增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那么环境污染中水污染是相对来说最为严重的。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居民噪声扰民标准
-
在自然保护区砍树向哪个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