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监督管理 > 环评评审费谁来承担

环评评审费谁来承担

时间:2023-12-26 浏览:5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166
今年,国家十分重视环境卫生建设,各地的部门都十分努力的抓卫生,有些地方甚至会找一些专家作为评审员,那么,这些人的工资谁来支付呢?也就是说,环评评审费谁来承担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疑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技术评估的规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的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申请后,对需要评估的项目,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委托第三方技术机构进行技术评估。评估费用由委托评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并纳入部门预算。同时,技术评估机构及人员不得向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胡*俊违纪违法行为的调查结果

背景

2006年,胡*俊担任安徽省铜陵市安监局副局长,负责危化品、冶金工贸等八大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在此期间,胡*俊经常参与对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及职业卫生等事项的考评评价,并以考评会议的组织者身份参加会议。

违纪行为

经调查发现,自2006年以来,胡*俊共收取了**公司等12家中介机构和企业所送的评审费300余次,每次金额在300至1500元之间,累计金额达18.21万元。尤其在十八大之后,胡*俊仍然继续收取评审费,其中超过一半的费用发生在十八大之后。

胡*俊的解释

在接受调查期间,胡*俊承认国家安监总局早有明文规定,在企业的项目评审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评审费用。他错误地认为这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将自己作为组织者付出的劳动算作辛苦费。

处理结果

经铜陵市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于2015年6月给予胡*俊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由于其违纪行为涉嫌犯罪,已将其移送司法机关,涉案款物也已全部退缴。

环评会中收受红包的问题

问题存在

近期,政府部门大力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受到基层群众的称赞。然而,各行业会议也需要进行整顿,特别是那些由政府部门主管、与经济发展有关、以企业为主体的会议。例如,新产品鉴定会、项目听证会、环境评价会、项目验收会等,这些会议数量过多,有的甚至变味。

环评会中的问题

以环评会为例,企业在兴建项目之前必须进行环评,只有环评达标后才能开工建设。环评会应由有资质的环境设计机构进行环评论证,并邀请专家教授参加。然而,有的环评会不论环评论证如何,只要企业为参会人员准备足够的红包,环评就会通过一大半。参会专家往往提出无关痛痒的“意见”,并在环评结果上签字认可,甚至有些专家不必亲自赴会,只需按时送达红包并补签名。

问题原因

委托单位支付评标专家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委托单位对法律法规了解不深,未完全掌握法律法规规定,不知情地承担了专家评审费;二是委托单位对招标代理费的标准和范围不够了解,对招标代理合同的签订不够规范;三是部分招标代理机构业务不精,导致多次废标,增加了招标代理成本,要求委托单位承担专家评审费等;四是存在人情关系,委托单位的招标活动往往由固定的招标代理公司代理,长期以来,由于人情关系,委托单位支付专家评审费的现象存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内容。规划旨在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规划任务包括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实施评估、宣传培训、体系设计等。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定速度慢、标准老化、宣传培训不足和实施评估不

  • 制订涂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

    制订涂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包括依据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符合工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逐步实施、科学可行和经济可行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比较了国外涂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与我国标准体系的差异,指出我国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并建议在制订涂料

  • 环境税的理论渊源

    庇-古的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理论,指出政府征税或补贴可调节资源利用达到最优状态。庇-古税是纠正外部性的方法,通过政府征收税收来弥补市场资源配置失效。环境税产生的经济学解释涉及税制最优化的选择和政府的角色。现实中最优税制结构并不存在,政府需考虑选民偏好和税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及其相关法规。标准包括三类区域的不同噪声限值,并强调定期评估与适时修订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噪声工作岗位的判定,依据GBZ 2.1相关法规,对噪声职业暴露实行严格的限值制度,并指出噪声含量未超标准不代表无污染。目前国

  • 居民噪声扰民标准
  • 在自然保护区砍树向哪个部门投诉
  • 环评评审费谁来承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