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著作权 > 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抗辩

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抗辩

时间:2024-08-23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689
但凡权利,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网络著作权亦然。为了促进网络环境下文化事业的发展,著作权法担当着保护作者等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以及提高著作权人创作积极性的重任;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理当对作为私权的著作权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为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提供一个抗辩机制,正是著作权限制的形式之一。笔者认为,合理使用、法定许可、著作权的失效和诉讼时效过期是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抗辩机制的主要内容。

合理使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形。合理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法发展的必然要求,旨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平衡个人私益与社会公益。

合理使用在国内法和国际公约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例如,《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二款和第10条规定了同盟国之间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将著作权合理使用归纳为十二种情形。美国版权法则明确规定了判断合理使用的四个标准:(1)使用的目的和性质非用于商业用途;(2)著作权作品的性质要有独创的内容;(3)所引用的数量不能构成作品的实质内容;(4)这种引用不能对版权作品的经济性质做出不利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可分为三种具体情形:传统作品在网络上的使用、网络作品以传统形式使用以及网络作品在网络上的使用。

传统作品在网络上的使用

传统作品在网络上的使用与传统著作权合理使用并无实质差别。其主要特征包括:使用对象是已经发表的作品、使用的度表现为量的“合理”性、指明所使用的作品名称、作者及该作品的来源、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网络作品以传统形式使用

网络作品以传统形式使用指的是将网络作品以传统媒体形式进行使用,例如将网络文章印刷成书籍或刊物。在这种情况下,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标准与传统著作权合理使用相同。

网络作品在网络上的使用

网络作品在网络上的使用是指在互联网上向公众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根据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6条的规定,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行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形:

  1.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2. 为报道时事新闻,在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3. 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通过互联网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
  4. 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
  5. 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通过互联网向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提供。
  6. 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盲人能够感知的独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经发表的文字作品。
  7. 向公众提供在信息网络上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
  8. 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总之,合理使用作为著作权的限制性制度,旨在平衡个人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和情形与传统著作权合理使用相似,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解释和适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对传统隐私权的冲击及新的侵权形式

    信息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威胁以及网络空间中隐私侵权的情形。网络隐私权涉及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信息,具有客体扩大化和数据化的新特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数据、非法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网络黑客的破坏活动以及擅自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操作上是可行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阻止所有侵权行为,但可通过采取过滤和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害扩大,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是合

  •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这种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被骚扰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甚至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同时,被骚扰者还可以要求相关网站承担责任

  •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表现形式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七)未经著作

  •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类型
  • 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抗辩
  •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司法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