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人承担的举证责任包括两个方面:
1.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1)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法》规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加害人不但要证明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引起损害的全部原因,而且要证明自己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否则,木能免除加害人的责任。(2)第三人的过错。如果环境污染的发生完全由第三人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由第三人承担责任。(3)受害人的过错。《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如果损害的发生是由于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所至,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
2.受害人的损害结果与加害人自身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不同于二般的侵权诉讼,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常常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方能做出判断和解释,而加害人比受害人更具有举证能力和条件。因此,法律规定对因果关系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由加害人承担起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这样也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实现实质的公平和正义。
依据指引: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
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14日)
74.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21日)
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环境污染侵权中,举证责任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被告应证明自己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况,否则原告的主张成立。原告需要证明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和自己受到了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