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当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时,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否则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这一规定限定了补偿责任的范围,既能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又不会过度增加义务人的负担。
该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受害人能够得到救济,避免因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而导致受害人无法获得补偿的情况。同时,这一规定也能够促使建筑物使用人更加注意自己的义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此外,该规定并未将补偿责任人的范围扩大化,仍能保持合理性和公平性。
在确定了承担补偿责任的责任主体后,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应承担按份责任而非连带责任。
按份责任的承担方式可以减轻责任主体的压力,使得受害人更容易得到补偿。此外,通过要求“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主动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可以缩小加害人范围,激励他们履行作证的义务。按份责任的承担方式还能够起到预防类似案件发生的作用。
相比之下,连带责任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连带责任过分加大了使用人的责任,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解决纠纷。其次,连带责任违背了公平原则,如果要求“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将让真正的加害人逍遥法外,无法实现正义。此外,连带责任还会导致内部之间求偿权的无法实现。
在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确定是否免除当事人的责任。
可能加害人与实际加害人同住一栋建筑物内,对于建筑物的情况较为了解,具有地理优势和人脉优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找出实际加害人来免除自己的责任。
可能加害人可以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根本不可能在建筑物内或伤人物品不可能归属自己,从而在时间上或客观方面免责。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9条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因此,若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物品坠落,即便查明了坠落物的所有人,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因此,小区里高空坠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由坠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如果所有人或管理人无法明确,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包括建筑物的使用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以及无法举证排除自己是侵权人的建筑物使用人。同时介绍了高空坠物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被告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中的原告资格、诉讼流程以及归责原则。原告资格方面,与死者具有法定关系的人都有权利代表死者提起诉讼。诉讼流程包括提交起诉书、提交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提交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等。归责原则方面,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者权益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侵权责任。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规定,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侵权责任方面,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高空坠物造成损害,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时,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赔偿,适用举证倒置原则。房东和租赁者对于高空坠物
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建筑物内部人员高空抛物造成他人损失需负责赔偿,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时,由可能负有责任的建筑物使用者共同承担民事补偿责任。管理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导致高空坠物需承担侵权责任。铁路施工中的高空坠物赔偿标准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若无实质影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