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目的、侵害客体和处罚方面的区别。寻衅滋事罪主要侵犯个人及公共场所秩序,主观目的是挑衅、骚扰或损毁财物等;而危险驾驶罪则主要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主观目的是危险驾驶等行为。两者在处罚上也有不同,寻衅滋事罪刑罚视情节而定
2025-07-12
寻衅滋事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包括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损毁占用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对于情节严重与否的判断,应考虑行为的方式手段、直接危害结果、间接不良后果、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一贯表现等因素。
2025-07-10
失火罪与过失引起的关系,介绍了失火罪和放火罪的定义以及法律依据。失火罪是由于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而放火罪则是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失火罪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量刑标准根据造成的后果而定。
2025-04-20
放火罪的法律定义及其构成要素。放火罪是指故意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构成要素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主体的年龄和责任、以及犯罪人的故意。
2025-03-30
法院判决赔偿时,是需要有证据的,一般都是以鉴定机构的评估鉴定为准,评估损失是多少就判多少,可能比双方协商的金额的多,也可能比协商的金额要少。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
2025-01-29
故意扎别人车胎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只是扎了车胎,车胎没气了,只能是一般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即可。如果故意破坏轮胎使车辆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是破坏交通工具罪。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
2025-01-29
故意放火烧房子的行为犯什么罪,要根据行为人的主观目的、火灾所侵害的客体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1、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以故意杀人为目的,可以采用放火手段实施杀人行为。 故意杀人罪法
2024-12-27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代理检察员徐传玲到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刘政全及其辩护人龚华秀到庭参加诉讼。 本院认为,被告人刘政全故意放火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烧毁公民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已分别构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所犯故意杀人罪性质恶劣手段残忍,情节和后
2024-12-11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而将火势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没有危害也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就不构成放火罪,而应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或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但是,判断放火
2024-12-04
如果被人放火应该先收集证据并保存,同时报告给消防大队或者是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相关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
2024-11-14
放火罪是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刑法有相关法条对放火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做出了规定,其中我国刑法114条、115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追究。而根据本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
2024-10-31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本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必须是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
2024-10-21
一般放火行为和放火罪犯罪行为的区别,不在于造成实际损害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放火焚烧财物,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就将构成放火罪。这种情况应以放火罪论处。如果虽然实施了放火行为,但从放火焚烧的对象、时间、地
2024-10-09
从实践来看,本罪对公共安全的危害通常表现为,危害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和既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又危害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两种情况。由于火的燃烧须依附于财物,没有财物的燃烧,火势就难以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因此单纯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情况
2024-09-06
放火罪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2024-08-24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