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辞退不当会让在职员工感到不安全,担心自己是否也会落到像被辞退者那样的下场。
2022-03-08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2022-03-04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怀孕的妇女由于种种原因而终止妊娠,享有终止妊娠后的休息权。
2022-03-01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劳动者可以辞职;、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辞职,试用期提前3天通知。(一)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员工请求双倍工资时,诉讼时效是从员工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后一年内。(二)并且,实践中是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第二
2022-02-16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022-01-20
员工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在试用期的,可以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⑤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符合法定的裁员条件进行裁员的,需予以劳动者经济补
2022-01-02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021-12-28
如果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三年以上的,约定三个月试用期就合法。
2021-12-27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021-12-2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试用期七天后辞职,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报酬是不合法的,劳动者提供了劳动服务的,应该支付劳动报酬。首先,切忌出现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录用条件,如乙肝歧视,对女性设定婚育方面的条件。用人单位如果认为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并解除劳
2020-07-21
试用期第一周不给工资是不合法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020-07-21
单位和员工约定劳动7天不发放工资的约定是不合法的,只要员工付出了劳动,员工就有享受劳动报酬的权利。员工可拨打12333针对投诉相关事务进行咨询。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第十九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
2020-07-21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届满后,用人单位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向试用期的职工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合法的就需要承担赔偿的责任。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
2020-07-21
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相关绩效的规定,则员工没有达到要求辞退是合法的。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
2020-07-21
1,弄清楚被辞退的原因及其合法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转正,则是指劳动者试用期结束后,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2020-07-21
同时,我国法律虽规定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应当签订三方协议,但并未对不签三方协议的出发做任何规定。因此为了更好的确保应届毕业生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公司不愿意签订三方协议的时候,也可以直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
2020-07-21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