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主要考虑犯罪动机、因果关系以及后果,“一拳打死人”只反映了因果关系和造成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动机。一是故意杀人罪,即行为人打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死对方。行为人触犯的罪名不同,可能面临的刑罚也就不同。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12-07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中是有因素关系存在的,过失犯罪因行为人违反注意的义务,造成社会危害结果的出现,从而构成犯罪。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
2024-11-16
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加重结果一般是过失的,但是个别也有故意的,如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从表面上看,结果加重犯又构成了伤害、杀人、毁坏财物等罪,但是法律上认为是其基本罪行导致的结果,不作为独立犯罪评价,而是作为基本罪行的加重刑罚的后果,不数罪并罚。
2024-11-11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行为引起火灾的,是不会构成放火罪的,放火罪是属于故意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希望火灾的发生,过失造成火灾的,按失火罪定罪。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
2024-1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和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情况下,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2024-11-09
过失犯罪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如下:。这里所说的共同注意义务是指各行为人不仅都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而且在实施可能导致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过失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时,不仅自己注意而且也要促使他人注意,从而使行为人之间的注意义务存在互动、协作关系,
2024-11-02
过失犯罪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只要在不法侵害正在发生时,行为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目的,并且不超过防卫的限度,就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的规定,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情节较重,将处以三
2024-10-29
犯罪行为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故意犯罪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危害社会的意图,职务过失犯罪说明行为人不能按规定履行职务,故意犯罪和职务过失犯罪与公证员职务的基本特征是完全矛盾的,所以因故意犯罪和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能担任公证员。需要指出的,
2024-10-23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违反危险品管理规定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具有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主观心理。至于行为人对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本身则既可能出于过失,也可能出于故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
2024-10-15
大部分交通肇事可以进行刑事和解。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过失犯罪,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只要不存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且行为人不构成累犯的,都可以进行刑事和解。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
2024-10-10
不应将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也称之为犯罪既遂。我们将犯罪既遂视为与犯罪未完成形态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如果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只是实施了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行为,就只是犯罪预备,而不能成立犯罪既遂。这是构成犯罪既遂的实质要件。这里
2024-10-09
职务犯罪有过失犯罪也有故意犯罪。其中包括很多罪名,不同的犯罪行为构成不同的罪名。凡是主观上存在故意的,明明知道是犯罪行为而为之的,都属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
2024-09-24
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
2024-09-08
不应将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也称之为犯罪既遂。我们将犯罪既遂视为与犯罪未完成形态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如果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只是实施了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行为,就只是犯罪预备,而不能成立犯罪既遂。这是构成犯罪既遂的实质要件。这里
2024-09-03
发生交通肇事后驾驶人员逃逸的,同车人员如何处罚要依据同行人员有没有指使肇事人逃逸而定,如果没有指使的,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
2024-09-01
故意犯罪较之于过失犯罪,主观恶性更大,行为人两次以上故意犯罪,不论是同种犯罪还是不同种犯罪,都表明其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再犯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因而,不应适用缓刑。对于身犯数罪的行为人在适用缓刑时要严格谨慎,对于适用缓刑的实质要件,即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
2024-08-07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