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借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并且责任属于该机动车一方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剩余的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赔偿。
2022-03-22
使用传来证据应遵循一般的证明规律。还需要遵循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在只有传来证据时,不能轻易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等规则。传闻证据与传来证据,范围不同。
2022-03-14
、职务作品著作权,一般归作者所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职务作品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为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而创作
2022-03-14
第十八条 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规定了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故,17岁工作是合法的。其使用的范围
2022-03-04
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应当注意的是,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行为不属于本条所规定的绑架罪的范围,而应
2022-03-03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2-03-01
第三十八条 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这是一条弹性条款。这一规定可以使法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范围非常广泛,如故事、传说、寓言、编年史、神话、叙事诗、舞蹈、音乐、造型艺术、建筑艺术
2022-03-01
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贪污的行为。
2022-02-28
因此,同样是商标独占许可使用人,其权利的范围可能有大有小。此外,独占许可使用人也可以放弃其独占使用权。
2022-02-25
(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1、公益目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只适用于公益事业或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从上述规定来看,在制度设计上,我国已经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定位在公益事业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上。2、无偿性划拨土地使用权直接由政府的批准行为产生,在交纳征用补偿安置
2022-02-23
只是需要进行登记以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并表明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
2022-02-23
指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买受人享受房屋正常功能和使用的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以上综合介绍,房屋质量问题主要分为三类,质量问题可以依法解决。
2022-02-11
网络服务企业在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前,双方须就使用方式和使用范围达成协议,网络服务商若超过协议内容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即构成侵权。网络环境下,相对于传统媒体,其他人对作品进行歪曲、篡改更加容易,著作权人保护作品完整的权利更容易受到侵害。剽窃他人作品侵犯
2022-02-10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夫妻财产,是有关夫妻财产的归属、管理、收益、使用和处分,夫妻债务的清偿,夫妻家庭生活等费用的负担,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对外财产责任等的,是适用对象范围相当广泛的一项重要的财产制度。
2022-01-20
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一)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三)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
2022-01-17
本罪的对象必须是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商品种类表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商品,对于不在这一范围内的商品的擅自销售、使用的行为,不构成本罪。
2022-01-14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