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条例适用于以下情况:
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属于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也属于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
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也适用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条例。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也适用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条例。
划拨土地使用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划拨土地使用权仅适用于公益事业或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3条的规定,只有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才能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因此,我国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定位在公益事业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上。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由政府的批准行为直接产生的,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只需交纳征用补偿安置费,无需向国家支付出让金或签订任何合同。只需进行登记以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并表明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抵押的相关法律问题。依据法律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可设定抵押权,但须经国土部门批准。同时,明确规定了哪些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不能抵押,如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等。对于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需进行地价评估并签订抵押合同。房屋与土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申请转让地块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和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价格进行评估,估价基准期日为拟出让时点。协议出让方案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向申请人发出《划拨土地使用权准予转让通知书》。通过公开交易确定受让方和成交价款
农村土地使用法属于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集体和公民个人,以及三资企业,凡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加强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