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一般由卖方缴纳,双方另有约定除外。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
2024-10-08
进行二手房买卖时,买卖的价值要在合同中载明,而买房的价款一般是不能少写的,如果故意少写的,可能会被认定为偷逃税费。第六十五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
2024-09-11
进行二手房买卖是不需要交纳继承税的,我国目前并没有开征继承税,但二手房买卖需要交纳契税的。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契税。(二)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前款第二项
2024-08-12
依据我国契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进行二手房买卖交易的时候,契税是由二手房购买方交纳的,出售方是不需要交纳的。(三)房屋买卖;第九条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契税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但
2024-04-20
根据财税36号:金融商品转让、经纪代理服务、融资租赁和融资性售后回租、航空运输企业、客运场站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房地产销售商品房。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4号: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转让二手房,具体又包括三种情况,一般纳税人转让营改增前外购取得的不动产,小
2024-01-27
一般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由卖方缴纳的,契税和印花税由买方缴纳。这些税都是按照国家专门制定的法律进行征收,有专门的税率和计算方法,会根据房屋的面积等进行计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
2022-09-09
二手房买卖时,办理房屋产权转移手续的,一般需要30天,从不动产登记机构收到申请材料时开始计算。第九条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契税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纳税人未出具契税完税凭证的,
2021-12-29
进行二手房买卖时,不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但买受人需要缴纳契税,契税的税率是3-5%。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契税。前款第二项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的转移
2021-12-25
二手房买卖时,从交易到办理产权登记需要多少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而申请产权转移登记后,登记机构要在30日内完成登记。纳税人未出具契税完税凭证的,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有关土地、房屋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并且,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后,办理房屋交接
2021-12-25
进行二手房买卖交易时,买受人需要缴纳契税,然后持完税凭证等材料,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过户登记,申请后30天内,由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登记。纳税人未出具契税完税凭证的,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有关土地、房屋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2021-10-22
目前我国是没有遗产税这一税种的,买卖二手房时,买方需要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买方需要交纳的是契税。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契税。(二)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前款
2020-07-21
买卖不动产证未满2年:增值税及其附加税税率为5.6%。满五唯一的房子,可以免征个税。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为销项税额。(二)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纳税人购
2020-07-21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