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应填写《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按“品牌”+“名称”+“功能或者性质”+“系统”或“软件”或“系统软件”填写;其中的“品牌”可无。指著作权人首次将该软件公之于众的日期。应提交标明著作权归属的委托开发合同。原始取得权利指独立
2024-12-16
在合同为明确约定软件著作权归属的情况下,对于委托开发,软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对于合作开发,如果软件可以分割使用,则开发者对各自开发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如果软件不能分割使用,其著作权由合作开发者共同享有。因此,建议贵司首先从双方合同出发,根据《
2024-12-02
按前、中、后各连续20页,共60页。页的左侧留出20MM,每页不少于50行,在页的右上角打印页号1-60)。(四)文档1份,A2纸。不足60页全部提交。第60页为模块结束页。若申请者存在以下情况,需提交以下文件:合作开发——合作开发合同书或合作开发协议书1份(A2纸);委托开发—
2024-08-22
(三)首次发表日期栏:指著作权人首次将该软件公之于众的日期。应提交标明著作权归属的委托开发合同。拟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整个程序和文档不到60页的,应当提交整个源程序和文档。
2024-06-21
(二)报关代理业专用发票计算机开票软件由中国报关协会开发,下发代理企业使用;使用税控收款机开票的,开票软件由省税务机关或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开发,无偿提供纳税人使用。
2024-01-03
软件著作权一般归属于软件开发者;合作开发的软件的著作权的归属由合作开发者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可以单独所有或共同享有;委托软件的著作权一般属于受托人,委托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无相反证明,在软件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开发者。由国家机关下达任务
2023-08-22
申请文件包括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格、软件的鉴别材料及与软件登记相关证明文件,以及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费。按照《登记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时,提交的主要证明文件是:。 B、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和下达任务开发软件,提交软件著作权归属的书面
2023-08-18
《著作权法》第十七条,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符合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3款规定情形,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
2023-03-07
由国家机关下达任务开发的软件,著作权的归属与行使由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规定;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确规定的,软件著作权由接受任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2022-09-16
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对于软件著作权的归属有明确约定,则应遵从约定。无论开发的标的物是软件作品或是技术,共同开发从合同法角度均可分为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在合同为明确约定软件著作权归属的情况下,对于委托开发,软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对于合作开发,如果软件可以
2020-07-21
法人或其他组织身份证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事业法人:事业法人代码证书;软件著作权人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源程序按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源程序每页不少于50行,右上角标注页号1-60;软件权属证明委托开发:——合作开
2020-05-25
选择此项申请,应填写《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指著作权人首次将该软件公之于众的日期。应提交标明著作权归属的委托开发合同。权利范围是指著作权人取得的权利是全部还是部分。
2020-05-25
受委托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由委托人和受托人在委托合同中确定,没有确定或者确定不明确的,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属受托人。
2020-05-25
乙方接受委托开发软件,知识产权归属乙方,乙方授权甲方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乙方应保证所提供给甲方的产品无知识产权纠纷,若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乙方承担。不论本合同是否变更、解除、终止,本条款长期有效。设置审批权限,规定好哪些部门参与合同审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