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条 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如双方结婚年限,双方结婚时间长短,双方婚后的感情,无过错方对婚姻生活的付出等等因素都应当作为赔偿考量因素。
2022-02-10
1、协议离婚时,夫妻双方可在离婚协议书中约定无过错方要求赔偿的项目和赔偿的数额。2、若在离婚协议书中没有涉及损害赔偿请求权,无过错方当事人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要求过错方当事人予以赔偿,但无过错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明确放弃或离婚
2022-02-10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由一方的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提出婚姻损害赔偿。
2022-02-10
婚外情离婚赔偿包括两个方面: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如双方结婚年限,双方结婚时间长短,双方婚后的感情,无过错方对婚姻生活的付出等等因素都应当作为赔偿考量因素。
2022-02-09
一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这些过错的,另一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对于自己经济条件很好,对方经济条件也很好的受害人来说,较少的赔偿数额根本无法满足“抚慰”的需要,甚至是一种嘲讽;而如果受害人自身经济状况较差,主要收入依靠过错
2022-02-09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2022-02-09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后丈夫起诉离婚并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它赋予法官在处理婚姻案件种的精神损害赔偿时,依自由裁量权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2022-02-09
4、过错损害赔偿证据过错损害赔偿的证据类似于法定离婚理由的证据,但是,在实际效力上往往非常脆弱;甚至,有时候,我们想当然的一些“证据”,到了法庭上,法官根本不予理睬。
2022-02-09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并不是一方有过错就能够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就是如果夫妻协议离婚之后,如果发现另一方有1091条规定情形的,也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但是明确规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适用的主体是过错配偶,而不包括第三者。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民法典第一
2022-02-08
1、离婚损害赔偿申请的范围有:重婚行为;与他人同居行为;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或有其他重大过错行为等。离婚损害赔偿的内容包含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第八十六条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2-02-08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等。(五)有其他重大过错。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2022-01-24
民法典规定了过错离婚的法律后果,即让过错方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这是对受害方的法律救济,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原则。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
2022-01-24
2、若在离婚协议书中没有涉及损害赔偿请求权,无过错方当事人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要求过错方当事人予以赔偿,但无过错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明确放弃或离婚后超过1年的,法院不予支持。
2022-01-15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2022-01-15
5、是将“有其他重大过错”增加规定为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
2022-01-14
我国《民法典》只规定了以下四种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因此,除非出轨的一方自愿净身出户,否则很难让对方净身出户。
2022-01-12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哺乳期内调岗的合法性问题。用人单位在调岗时需与员工商量并得到同意,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辞退或解除合同。女职工不同意调岗时,应继续执行原岗位。调岗需符合生产经营需要、工资水平相当、无侮辱性和惩罚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