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生子赔偿款的分配问题。母亲要求平分赔偿款,而父亲认为母亲未尽抚养义务应丧失继承权,同时自己的父母也有继承权。法院判决认为,虽然母亲未尽抚养义务,但她仍是孩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而爷爷奶奶应获赔偿的主张不予支持。最终,死亡赔偿金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
2025-06-03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确定问题。依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放弃了之前的“抚养丧失说”,采取“继承丧失说”来解释。死亡赔偿金是财产损害赔偿而非精神损害赔偿,计算依据是法院所在地人均收入标准,并考虑受害人年龄因素减少赔偿期限。计算公式详述了不同年龄段的死亡赔偿
2025-03-11
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情形并没有“不履行赡养义务”,所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不当然丧失继承权,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丧失抚养权需要视情况而定。第二种情况,如果不履行赡养义务只有情节严重,达到遗弃或者虐待被继承人的程度时,继承权当然会丧失。第十五条规定,赡养人不得以
2025-01-19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放弃了法释[2001]7号《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对死亡赔偿采取“抚养丧失说”进行解释的立场,而是以“继承丧失说”解释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的死亡赔偿制度。按照这一新的立场,死亡赔偿金的内容是对收人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
2024-08-21
1958年出生的耿-放,生前居住在无锡市新区硕放镇,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与李-芬结婚。1988、1989年,女儿耿-虹、儿子耿-阳相继出生。在邻居的眼中,耿-放儿女双全,是一个幸福的男人。经法院判决,准许二人离婚,儿女由李-芬抚养。2008年1月9日,醉酒后的耿-放骑着电动
2024-03-08
如果母亲改嫁的,可以继承母亲的财产,也可以继承自己的生父的财产,如果与继父形成抚养关系的,可以继承继父的财产。上述四项内容,就是丧失继承权属于民事法律制裁措施的实质性条件。侵害了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或者因此造成其他继承人生活困难的,均属于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3-10-15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放弃了继承权,自不必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负担清偿的责任。又如,继承人不得以放弃对已故配偶的遗产的继承权为由,规避对双方子女的抚养义务。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
2022-05-24
扶养人一般是遗赠人的亲属、街坊邻居或者其他亲朋好友等。但一定不能是法定继承人其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于遗赠人死后取得其遗产的权利。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
2020-05-25
如果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则丧失继承权,若继承人确有悔改表现且被虐待人生前表示宽恕的,可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大家可以看到,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情形并没有“不履行赡养义务”,所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不当然丧失继承权,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丧失抚养权需要视情况而定。
2020-05-25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放弃了法释[2001]7号《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对死亡赔偿采取“抚养丧失说”进行解释的立场,而是以“继承丧失说”解释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的死亡赔偿制度。按照这一新的立场,死亡赔偿金的内容是对收人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
2020-05-25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放弃了法释[2001]7号《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对死亡赔偿采取“抚养丧失说”进行解释的立场,而是以“继承丧失说”解释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的死亡赔偿制度。按照这一新的立场,死亡赔偿金的内容是对收人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
2020-05-25
可怜的孩子,从小是“未婚生子”的产物,母亲又一去不归;刚刚辛苦地长到6岁,又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车祸赔偿47万元,这时,当年离开的母亲出现了。母亲赵某要求拿走一半赔偿款;父亲沈某认为其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已丧失继承权利,同时自己父母帮着抚养孩子也应有继承权。6
2020-05-25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条件。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确保其按时到案。适用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形。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
学生在校园内破坏公物的法律判罚问题。文章介绍了学生破坏公物的现象及其严重性,分析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判罚标准,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文章指出,学校应加强管理和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破坏公物行为的发生。同时,对于严重破坏公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给予相
病退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基本条件、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条件,以及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病退条件涉及不同时间参加工作的人员的年龄、缴费年限、因病或非因工伤残程度等要求。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还需满足特定工种、年龄和缴费要求。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则包括工伤事故处理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东借款的规定。对于股东个人向公司借贷的行为,公司法并未具体规定其合法性。但从民法原理和公司法的私法范畴出发,自然人股东向公司借款是合法的。借款的合法性取决于公司章程或制度,上市公司需要更严格的程序,而一般有限公司则相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