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概念解读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才能称作职业病。
参考案例
案情描述
职工高某先后在某村办甲煤井和乙煤井从事井下采掘工工作,主要接触煤尘等有害物质。某天高某在工作中晕倒,回到家中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渐进性加重,而住院治疗,经医院诊断为i期煤工尘肺。查出职业病后,高某被单位辞退回家。两个单位均没有为职工加入任何工伤医疗保险。职工高某要求乙煤井赔偿,乙煤井将其推给甲煤井。
案例分析
本案中的高某是典型的职业病受害者,劳动者如果怀疑所得的疾病为职业病,应当及时到市职业病进行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劳动者可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高某可以去劳动仲裁委仲裁、诉讼。
法律依据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1. 矽肺2. 煤工尘肺3. 石墨尘肺4. 碳黑尘肺5. 石棉肺6. 滑石尘肺7. 水泥尘肺8. 云母尘肺9. 陶工尘肺10. 铝尘肺11. 电焊工尘肺12. 铸工尘肺13. 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 过敏性肺炎2. 棉尘病3. 哮喘4. 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5. 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 硬金属肺病7. 职业性皮肤病8. 接触性皮炎9. 光接触性皮炎10. 电光性皮炎11. 黑变病12. 痤疮13. 溃疡14. 化学性皮肤灼伤15. 白斑16. 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眼病
1. 化学性眼部灼伤2. 电光性眼炎3. 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 噪声聋2. 铬鼻病3. 牙酸蚀病4. 爆震聋
职业性化学中毒
1.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 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 铍病6. 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 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 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 铀及其化合物中毒12. 砷化氢中毒13. 氯气中毒14. 二氧化硫中毒15. 光气中毒16. 氨中毒17. 偏二甲基肼中毒18. 氮氧化合物中毒19. 一氧化碳中毒20. 二硫化碳中毒21. 硫化氢中毒22. 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24. 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 四乙基铅中毒26. 有机锡中毒27. 羰基镍中毒28. 苯中毒29. 甲苯中毒30. 二甲苯中毒31. 正己烷中毒32. 汽油中毒33. 一甲胺中毒34. 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 二氯乙烷中毒36. 四氯化碳中毒37. 氯乙烯中毒38. 三氯乙烯中毒39. 氯丙烯中毒40. 氯丁二烯中毒41.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 三硝基甲苯中毒43. 甲醇中毒44. 酚中毒45. 五氯酚(钠)中毒46. 甲醛中毒47. 硫酸二甲酯中毒48. 丙烯酰胺中毒49.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 有机磷中毒51.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52. 杀虫脒中毒53. 溴甲烷中毒54. 拟除虫菊酯类中毒55. 铟及其化合物中毒56. 溴丙烷中毒57. 碘甲烷中毒58. 氯乙酸中毒59. 环氧乙烷中毒60. 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 中暑2. 减压病3. 高原病4. 航空病5. 手臂振动病6. 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7. 冻伤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 内照射放射病5. 放射性皮肤疾病6. 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7. 放射性骨损伤8.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 放射性性腺疾病10. 放射复合伤11. 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职业性传染病
1. 炭疽2. 森林脑炎3. 布鲁氏菌病4. 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5. 莱姆病
职业性肿瘤
1.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 苯所致白血病4. 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5. 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6.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 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8. 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9. 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0. 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11. β-萘胺所致膀胱癌
其他职业病
1. 金属烟热2. 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3. 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4. 解决流程
职业病诊断程序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提出诊断申请时,应提供职业史、既往史书面材料、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等相关资料。诊断机构对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如符合要求则受理申请,否则通知当事人补正。在诊断过程中,诊断机构可以深入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同时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最终,诊断机构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和相关资料,综合分析,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提出诊断意见,并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职业病鉴定程序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结果有异议时,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由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医学检查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鉴定委员会依照有关规定和职业病诊断标准,运用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做出鉴定结论,并制作鉴定书。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以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或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职业病鉴定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包括取证费、鉴定资料费和鉴定专家会议审议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