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自主选择权 > 如何判断消费者有没有被侵犯自主选择权

如何判断消费者有没有被侵犯自主选择权

时间:2024-07-03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230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而法律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而在如今商品交易的这个巨大市场当中买方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国做出了相关的法律规定,那么,如何判断消费者有没有被侵犯自主选择权?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何判断消费者是否被侵犯了自主选择权

1. 违背消费者的主观意愿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是否被侵犯,可以从违背消费者的主观意愿来判断。

2. 强迫消费者从事不公平或不平等的交易

当消费者被迫从事不公平或不平等的交易时,也可以认定其自主选择权受到了侵犯。

3. 存在不合法的交易活动

如果交易活动本身存在不合法的性质,也可以视为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侵害。

4. 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如果消费者在参与交易活动中,存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危险或已经受到损害,可以认定其自主选择权受到了侵犯。

保护自主选择权的同时反对滥用

1. 高档商品的明确告知

当经营者明确告知商品为高档商品,非买勿动时,消费者一般无自主选择权。

2. 裸装食品

对于裸装食品,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也相对有限。

3. 降低使用价值的商品特点

对于根据商品特点进行选择会降低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消费者一般无自主选择权。

自主选择权的内容

1. 自主选择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

2. 自主选择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

3. 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 比较、鉴别和挑选

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实际案例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一些形式上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一些人利用预售、邮购、有奖销售、上门推销、搭售等形式,向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一些旅馆、饭店在车站、码头设置服务点,不等旅客问清情况就连拖带推地拉到旅馆,强迫其支付高房价,接受劣质服务。

一些导游想方设法甚至哄骗、诱使、迫使游客到一些固定商铺购物以收取回扣。

某些房地产开发商在收取消费者的定金以后,找各种借口不予退还,使得消费者为了不损失定金而不得不购买预订的房子。

商场超市所谓的“买一送一”、“买100送50”的捆绑式销售,也存在强迫消费的性质。

促销员在消费者购物过程中过分热情地夸大宣传、推销商品,因消费者挑选后表示不购买该商品而受营业员辱骂、殴打。

还有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设置“最低消费”等,这些行为都带有强迫消费的性质,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