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自主选择权 > “第二杯半价”的销售模式真的是便宜了消费者吗

“第二杯半价”的销售模式真的是便宜了消费者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277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饮料店使用第二杯半价的销售手段来使得自己的销量增加,那这样的销售模式是否真的便宜了消费者呢?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第二杯半价”的销售模式真的是便宜了消费者吗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杯半价”便宜了消费者吗?

“第二杯半价”这种差别化定价策略,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是“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是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和同一市场上的不同顾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收益最大化。但价格歧视是西方经济学概念,认为是垄断市场中存在的行为。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不同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异,叫“差别化定价”更为合适,也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正常营销策略。

以饮品第二杯半价的促销方式为例,对于只打算买一杯饮品的顾客来说,不会享受到优惠;本来就打算买两杯饮品的顾客,相当于获得了七五折优惠;对于可买可不买第二杯的顾客来说,可能为了获得优惠买第二杯;于是商家既用折扣吸引了对价格敏感的人群,实现了促销,也没有给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折扣,这种营销策略比简单的打折更能增加利润。所以,第二杯半价可以让有消费需求的人获得优惠,也能使商家实现利润最大化,可谓双赢。

在商家差别化定价背景下,想要获得低价,就要付出成本,比如提前团购优惠券、或者填写个人信息等。对此法律经验编辑提醒各位,接受商家的差别化定价,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消费者应该分析自己对此行为的掌控能力,比如需要填写个人详细身份信息的优惠,是否有泄露隐私的风险。

二、有相对稳定的消费偏好的人适合接受差别化定价带来的好处,但若是对价格并不敏感就不需要接受差别化定价。

三、部分企业差别化定价中,是“量大从优”原则,消费者不可能只买那半价的第二杯。若没有这么大的消费需求,不想喝第二杯,仅仅为了享受第二杯的半价优惠而多付钱买两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是非法注射物

    非法注射物的概念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国家针对非法销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所开展的专项行动。该行动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实施,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该行动将查处一批重大案件,曝光非法企业和单位

  • 免责条款的规制方式

    免责条款的规制方式。首先介绍了免责条款的概念和存在的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免责条款的法律规制方式,包括立法限制和司法控制两个方面。文章指出,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平衡企业合理权益,建立科学公正的规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强调,合理规制

  • 消费者权益保护原则

    消费者权益的七大保护原则,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和获知权。这些原则保障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权益,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促进市场公平交易。同时,消费者有权成立社会团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

  •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汽车销售合同中常见的陷阱。这些陷阱包括合同条文缺失、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质量问题只修不赔、汽车所有权转移条件设置不合理、滥用“不可抗力”条款、特别约定加大消费者风险、定金等概念混用、验收后不得拒收车辆、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以及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等

  • 消费者概念重新定义
  • 质量担保义务有哪些
  • 消费者结社权的概念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