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自主选择权 > “第二杯半价”的销售模式真的是便宜了消费者吗

“第二杯半价”的销售模式真的是便宜了消费者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277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饮料店使用第二杯半价的销售手段来使得自己的销量增加,那这样的销售模式是否真的便宜了消费者呢?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第二杯半价”的销售模式真的是便宜了消费者吗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杯半价”便宜了消费者吗?

“第二杯半价”这种差别化定价策略,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是“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是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和同一市场上的不同顾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收益最大化。但价格歧视是西方经济学概念,认为是垄断市场中存在的行为。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不同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异,叫“差别化定价”更为合适,也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正常营销策略。

以饮品第二杯半价的促销方式为例,对于只打算买一杯饮品的顾客来说,不会享受到优惠;本来就打算买两杯饮品的顾客,相当于获得了七五折优惠;对于可买可不买第二杯的顾客来说,可能为了获得优惠买第二杯;于是商家既用折扣吸引了对价格敏感的人群,实现了促销,也没有给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折扣,这种营销策略比简单的打折更能增加利润。所以,第二杯半价可以让有消费需求的人获得优惠,也能使商家实现利润最大化,可谓双赢。

在商家差别化定价背景下,想要获得低价,就要付出成本,比如提前团购优惠券、或者填写个人信息等。对此法律经验编辑提醒各位,接受商家的差别化定价,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消费者应该分析自己对此行为的掌控能力,比如需要填写个人详细身份信息的优惠,是否有泄露隐私的风险。

二、有相对稳定的消费偏好的人适合接受差别化定价带来的好处,但若是对价格并不敏感就不需要接受差别化定价。

三、部分企业差别化定价中,是“量大从优”原则,消费者不可能只买那半价的第二杯。若没有这么大的消费需求,不想喝第二杯,仅仅为了享受第二杯的半价优惠而多付钱买两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不得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基本权利,包括选择经营者、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等。但自主选择权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

  • 什么是非法注射物

    非法注射物的概念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国家针对非法销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所开展的专项行动。该行动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实施,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该行动将查处一批重大案件,曝光非法企业和单位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 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

    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不同法律条款,商家进行强迫交易可能会承担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强迫交易行为包括滥用独占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利用特殊交易方式进行强迫交易等。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处以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可能会被处以有期徒刑

  • 一、通过恐吓业主承揽工程
  • 学校强制消费的处理途径
  • 强买强卖行为的法律后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